設計師為老人家設計的產品,是否真的能滿足用家需要,有待觀察,但由老人家自己設計的傢俬,相信身為用家的他們,最了解實際需要。前陣子,中西區廿多位老友記,聚在一起把自己的想法實現,他們是三間社區中心的義工成員,當中明愛莫張瑞勤社區中心的社工冼昭行(Benjamin)幫手把椅子安裝,不鏽鋼椅子依附在斜路金屬欄杆上,平時沒人坐時,就會整張摺起,需要時才放下椅面,不會妨礙通道,「這張單人椅最大的特色就是不舒服!太舒服的話,大家都會霸住坐啦,它名叫歇腳凳,只是供人走得累,稍稍歇腳罷了!」有份設計的嬸嬸李華蓀朗聲笑道。
另一位有份設計的伯伯黎根發細心解說:「用木的話會發霉,以不鏽鋼製作,一來不會生鏽,少點打理,二來疏孔設計不怕下雨會積水。」中心十年前開始已從事長者友善社區服務,一班老友記退休後自發組成義工團,經常聚在一起開會,討論如何改善社區設備,方便長者出入。
歇腳凳的出現全因為切身需要,由於中西區依山而建,斜路、樓梯特別多,區內長者每當要步行買菜,中途想休息一下也難找到座位。「天星碼頭至信德中心的路很長,如果每兩、三條柱設立一張歇腳凳就好!」「中環港鐵站走去中山公園路程一樣漫長,又少樹蔭,大熱天真的很辛苦。」「堅尼地城去附近賽馬會診所更辛苦,沿路一張座椅也沒有,試想想,要去看醫生的都是病人,又或者要拆線覆診,怎能行這麼久,之前我們曾向區議員反映,對方竟着我乘的士,你以為每個老人家都那麼富有嗎?」老友記們你一言我一語,大吐苦水。
為了解決坐的問題,他們從去年9月已開始這大計,開會討論、繪畫設計草稿,Benjamin更找來經常設計社區公共設施建築師多磨建社,幫忙整合各成員的點子,設計出歇腳凳的雛型。
「政府一般都會找大型建築師樓設計公共項目,像我們這些小型建築師公司,很難有機會參與社區公共建設,今次由老人家設計,我們的角色是提議服務配套,考慮物料耐用度,日後是否需要維修等。」多磨建社建築師馬潔怡說,並找來「昌哥架生房」負責製作,歇腳凳才正式面世,近來他們帶着成品,在街頭讓街坊試坐並徵集意見,「其實不只是老人家,有時年輕人手執重物,也會想坐下休息一下,所以很多街坊都讚好。」黎根發伯伯說,他們還約了區議員開會,希望把歇腳凳落實,終有一日能在區內各地固定設置,還大家一個休息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