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圍裙,對街市檔主來說猶如檔口招牌,保護檔主免被血跡污水濺到,又是收納工具零錢的好幫手,更決定了街坊對檔口的觀感,污糟邋遢誰有信心幫襯?然而,不少檔主直言,市面上的圍裙廉價卻不耐用。三個月前,曾遠赴日本學習時裝設計的設計師熊銘健與拍檔萬天琳(琳琳),便來到荃灣香車街街市,為檔主重新設計圍裙,解決實際需要。
香車街街市 見證荃灣工業起飛
活動由非牟利藝術文化機構六廠基金會發起,透過設計與檔主聊天,了解這個區的故事才是重點,「荃灣以前是香港紡織業的重地,五十年代,由於南豐紗廠設廠,帶動了這一帶的發展,因為工廠有大量勞動力,加上殖民地政府欲整理市容,便把附近的小販都遷入街市,工業區帶旺了街市、餐廳,人口增加令福來邨應運而生。」琳琳說,她主要負責資料搜集,花時間與附近的街坊和街市檔主聊天,把口述歷史整理,故此街市檔主也是參與者。
「對檔主來說,最常接觸到的紡織品是什麼?就是圍裙!每日開檔都不能忽略。」策展人盧樂謙說。然而街市檔販多是一人顧店,買菜高峰期尤其忙碌得很,故設計師阿健和琳琳便拿着自製畫板到街市,了解檔主對圍裙的需要,每次來要把握時間,最多逗留十五分鐘,同時觀察用家需要。
與大學合作 研發自潔圍裙
三個月過後,二人與豬肉枱、豆品店、菜檔、燒味、魚檔共五家店店主共同設計的圍裙終於面世,各針對不同要求:菜檔檔主要求左右附有兩個口袋,一邊有拉鏈的袋口放碎銀找續,一邊放鎅刀,以便隨時切去菜的老莖,保持新鮮;魚檔檔主以往穿的都是塑膠圍裙,每次劏魚後,魚血魚鱗沾滿身,他們隨手舀一把水往上身沖去,故布料需要防水亦不能太薄,否則會被魚鰭刺穿;而豆品檔則因為貨品都是濕貨,故圍裙要長至腳踝,以免濕身,而且豆腐泡油膩,故希望布料能防油、深色,骯髒了也不顯眼。
他們更發現,原來不少檔主以往穿著掛頸式圍裙,工作時一旦沾濕,圍裙愈來愈重,長期使用導致頸椎痛症,故此把圍裙背帶改為Y字及交叉設計,分散肩膀負擔。布料方面,特別與香港理工大學的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合作,其「殼聚醣纖維」技術製成的布料,具有自潔功能,圍裙不但有效防水,即使沾上血漬,色塊之後也會自動脫落。「大學的研究多數在實驗室,較少機會接觸到真正用家,難得設計師這次可以充當兩者之間的橋樑。」阿謙說。
香車設計 延續紡織業使命
圍裙設計還在不斷改良,設計師每隔一星期便找檔主問用後感,這天跟他們來到街市豬肉枱,與不欲出鏡的年輕店員見面,阿健憶述:「因為他喜歡牛仔布款,不過我考慮到漂染牛仔布時其中用了不少化學染料,為防沾到食物,於是以兩層設計。」店員穿上阿健為他設計的圍裙,圍裙底層是牛仔布,面層是白色棉布,「以往切肉常常沾上血水,圍裙用幾日至一星期便要扔棄,但這條的表面可以拆下,而且布料易清洗,耐用不少!」
說實在,一條圍裙不值幾個錢,數十元就有一條,「有檔主告訴我們,以前的圍裙由本地生產,價錢較貴,但真的較耐用,現在的都只是湊合着用,並不真正解決用家需要。」阿健認為長遠而言,結合大學科技與本地紡織工人大有可為,並非如想像中小眾,希望最終可以社區生產,還原荃灣曾經擔當的紡織業使命。
《「六廠夏日共學──過嚟織嘢」紡織藝術和文化節》
日期:8月19日
地點:荃灣福來邨海壩街55號
查詢:www.mill6.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