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建築師曹敏碩以不同方法拼疊建築,令建築外觀千變萬化。他以手工砌磚建造住宅開始,用矩形區分公共空間、堆疊石屎結構組建商業大樓、甚至以韓文鋪成世博韓國館。「在韓國、香港以至亞洲近年都發生劇變,但要緊記每一個處境,你都不應該將自己套入任何標準之中,而是要經常跳出來,回到最無知的狀態。」
白磚拼砌 手工細作
在雨天裏,總會想起那日在炎夏藍天的清水灣旁,窩在小小藝廊中發呆的美好下午。藝廊建築由逾六百塊灰白磚塊砌成,牆上中央有着大小漸變的孔洞,光影穿透小洞灑於一地。「置身建築中央會看到牆上有一條隱藏的大魚,建築外看卻是一排向上游的魚羣,以定制的白磚斜度製造出柔和變化的洞穴,日常的物件變得好特別。」南韓建築師曹敏碩手舞足蹈地介紹着。
這讓人聯想起他2003年從紐約回到南韓,成立自家工作室Mass Studies的第一個作品,京畿道住宅Pixel House,同樣是以白磚砌成的弧形矮房,加上日窗後,外形像小恐龍的臉龐。「我創造了立體像素,即是將像素立體化,拼砌白磚能夠展現手工的精細和強烈,雖然簡單卻很現代。」住在Pixel House的四口子年輕家庭,對社區有着濃厚的興趣,因此決定向鄰舍分享他們屋外的空間,甚至有意為鄰舍的兒童提供日間看顧,矮房從而成為該區的社區中心,磚牆成為公共和私人領土的明確分隔。
接着,他就興奮地沿着清水灣百米磚牆跑上跑下,帶我們遊遍他設計的每個角落,會所、兒童區、籃球場全由一幅白磚牆連接起來。「有人說我的建築令上樓梯不再痛苦,反而變得有趣,我想我的作品的目的就是這樣吧,誰要一條典型的樓梯?」
公共空間 矩形鋪張
他生於民主運動震盪中的南韓,1980年光州事件,軍方血腥鎮壓示威學生,當年他只得十四歲,「我很記得我直至事件發生五年後才知道這件事,是在大學的一本書中看到照片,那一刻我感到晴天霹靂,不停回想為什麼我會這麼愚蠢呢?我都算得上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吧,反映當年資訊被完全封鎖和人民被洗腦,這促使我想要離開南韓。」
1989年,受建築師父親影響下,二十三歲的他飛往紐約讀建築,「當時我好肯定我永遠都不會回來南韓了,因為當時南韓還沒有民主。」但在2002年,被稱為「平民總統」的盧武鉉上任後,曹敏碩改變了想法。「那時我真的感覺到我的國家完全不同了,我想我是時候為這個地方做點東西。」他認為示威是南韓的民族文化,因此建築師更要堅守公共空間,這個賦予人民表達言論和溝通的地方。
在2008年首爾文化節,他利用一千二百六十五個LED燈鋪滿整個首爾廣場天穹,形成一個公共玩樂空間。「2002年南韓世界盃時,球迷在首爾廣場聚集支持紅魔曼聯,現在已變成南韓最具代表性的公民空間。」而在米蘭、紐約、日本展出的裝置藝術《Ring Dome》則利用一千個塑膠呼拉圈環環相扣,這種結構是為了輕易地讓非專業人士,如學生、藝術家和其他志願者共同組裝,成為溝通的媒介,圍繞着人們發光。
而他的成名作《Missing Matrix: Boutique Monaco》亦在住宅大樓之中嘗試公共和私人空間的可能性。為了善用樓宇上限高度一百米及加強自然通風,樓宇結構是由多個C形結構和方形玻璃堆疊而成。不過,大樓因而超出法例許可的建築面積比例,於是他在大樓各處製造十五個凹位設置四十個單位,凹位形成空間的橋樑分隔居住與用餐區的公共空間和臥室的私人空間。
2005年他提出未來建築設計報告《Seoul Commune 2026》,認為在不久將來,首爾的一人或二人家庭將成大多數,因此他提出葫蘆形和蜂巢形樓宇結構,每棟樓宇房屋雖細一點,中央卻留有空位構成一個公用中庭,公園不再建於平面,而是垂直建在樓宇之中。他甚至已將核心理念用於即將啟用的南韓大田國立大學學生宿舍之中,提倡令宿位親密一點,相對擴闊公共空間,實現烏托邦的第一步。
韓文像素 層疊結構
而他最為人熟知的設計必定是2010年上海世博韓國館,以韓文、地理與空間規劃訴說着南韓引以為傲的悠久歷史。「韓國毗鄰代表陸上文化的中國和海上文化的日本,因此韓國館地下是開放空間,找不到一道門,以充分體現韓國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同時地下鋪設色彩地磚,仔細一看其實是縮細了的首爾地圖。」
而最搶眼的是展館外觀鋪天蓋地的凹凸韓文,因為韓文一直被視為是南韓人民文化認同感的重要載體,而韓文的幾何形狀,在建築中被定義為韓文像素,可交叉組合的建築元素。「韓國館是我做過最具挑戰性的項目,不過我們最終統一利用數值控制工具機(CNC)切割漢字,最終韓國館的造價是世博中最便宜,亦有不少後來建築爭相仿效。」
他為韓國科技公司Daum設計的濟州島總部,就將多個長形混凝土結構疊成五層樓高的建築,方便日後公司再擴展的可能性。每層的結構形態各異,除工作空間外,更設有健身室與戶外農地。「我很相信建築是一個最強烈的信息媒介,例如以前的教堂可以顯示當時的物質富裕與否,但建築物必須同時具有意義和知識,突出時間和物理的存在。」
<!–PROFILE
曹敏碩(Minsuk Cho),五十一歲,南韓建築師。畢業於延世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1998年和拍檔在紐約成立Cho Slade Architecture,2000年得紐約建築聯盟「年輕建築師獎」。2003年回到南韓,成立自家工作室Mass Studies,代表作《Missing Matrix :Boutique Monaco》奪得國際高層建築獎2008亞軍。2010年他設計上海世博會韓國館,2014年成為第十四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金獅獎得主。–>
PROFILE
曹敏碩(Minsuk Cho),五十一歲,南韓建築師。畢業於延世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1998年和拍檔在紐約成立Cho Slade Architecture,2000年得紐約建築聯盟「年輕建築師獎」。2003年回到南韓,成立自家工作室Mass Studies,代表作《Missing Matrix :Boutique Monaco》奪得國際高層建築獎2008亞軍。2010年他設計上海世博會韓國館,2014年成為第十四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金獅獎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