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築】為時未晚 希望在民間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綠色建築】為時未晚 希望在民間

北角寶馬山花園業委會主席范維綱(左二)與居民積極參與推動環保活動,農圃蔬菜收成後更會與鄰居分享。
北角寶馬山花園業委會主席范維綱(左二)與居民積極參與推動環保活動,農圃蔬菜收成後更會與鄰居分享。
北角寶馬山花園業委會主席范維綱(左二)與居民積極參與推動環保活動,農圃蔬菜收成後更會與鄰居分享。

香港要發展綠色建築,困難嗎?難。

不過在歷時半年採訪之後,三十位受訪者在慨嘆香港發展步伐緩慢的同時又心存希望。中大建築學教授吳恩融可謂是最心灰意冷的一個,卻在訪問尾聲說:「香港人擁有好頑強的生命力,只要讓香港人覺得綠色建築一定要做,我們就會行得好快。」

綠建系列最後一章,三個香港人用自己弱小的力量推動環保建築。葉頌文創辦本地首間環保建築師樓、姚松炎在置富花園推行四零方案、尚有在寶馬山花園推動綠化的業委會主席范維綱。原來與其指望政府推動環保建築,倒不如坐言起行,每一個人都可以為環保建築出力,希望在民間。

開拓市場 商機無限

葉頌文當環保建築師已八年,他認為香港綠色建築行業過去發展步伐太慢。
葉頌文當環保建築師已八年,他認為香港綠色建築行業過去發展步伐太慢。

蘋果新總部Apple Park將綠色建築推上風口浪尖,大樓內可以利用再生能源自行發電,自給自足。全球綠色建築發展即將邁進盛年,香港傑青、環保建築師葉頌文(Tony)把握機遇,今年8月搶先自立門戶,創辦本地第一間打正旗號的綠色建築師樓,他深信本港環保建築商機潛力未被釋放。

Tony在公屋長大,自小夢想做建築師,最終耗時十年拿了六個學位,才成功轉職成為建築師,夢想成真。2004年,一趟巴西秘魯Curituba的考察,令他立志成為環保建築師,「一個小鎮竟如此環保,九成垃圾循環再用,窮人執垃圾可以換車票,市容整潔,令我相當震撼。」2008年他到劍橋大學深造跨界別環境設計,被教授一席話當頭棒喝:「上課的第一日,教授說地球已玩完,溫室效應已超出可以承受的程度。」他深信綠色建築是解決全球暖化的方法。

作為本地首間綠色建築師樓,辦公室透過重新設計去重用所有家具,謝絕浪費。
作為本地首間綠色建築師樓,辦公室透過重新設計去重用所有家具,謝絕浪費。

在不同建築師樓打好根基後,他決定創業,「香港環保建築市場潛力很大,政府推出的藍圖和承諾了巴黎協定,因此政府是時候要採取行動。加上,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在六、七年前提出了新的健康建築認證標準WELL,將綠色建築的定義拓展至健康建築,證明環保建築對人類身體有好處。包括印證辦公室只要有充足日光照明,將有一成員工不請病假。」他相信將會有愈來愈多香港人發現環保建築的重要性。

究竟,香港環保建築市場潛力有多大?據貿發局去年文章引述市場預測,單是全球環保建築材料市場在2012至2016年將錄得每年約18%增長。「但香港現時缺乏環保建築工業,在中國,環保物料、系統、回收下游行業、資源共享平台都大有可為。」雖然他深信香港環保建築商機無限,但到底何時才能釋放潛能,他亦苦笑不清楚,開業初期主要由朋友轉介的項目維持生計。「我的創業是希望讓人們知道環保建築的必要性,希望過多幾個月這間公司還能生存吧。我好想人們明白環保和建築是融為一體,建築設計、佈局每一個環節都可以更省電和環保,而不是樓宇建成後加幾塊太陽能板。」

葉頌文亦會設計配合不同綠色建築的模組化傢俬,慳位又創新。
葉頌文亦會設計配合不同綠色建築的模組化傢俬,慳位又創新。

置富四零方案 居民自發

姚松炎在置富花園實踐四零方案,首年為屋苑節省一百萬元電費。
姚松炎在置富花園實踐四零方案,首年為屋苑節省一百萬元電費。

前立法會議員姚松炎(Edward)在薄扶林置富花園居住十四年,三年前獲選為居民協會成員,自此決定帶頭推動屋苑節能減廢計劃,實踐「四零」方案,即零廢、零剩食、零水及節能。雖然令屋苑首年節省四成電力,即慳100萬元電費,並減少15%固體垃圾,但他亦慨嘆曾被居民到廉署舉報貪污、寫大字報抹黑、家中信箱收到警告信等,發現要推動綠色社區並不容易。「我有兩個兒子,一個十八歲、一個十三歲。我可以說什麼都不理,反正我有生之年不會看到大災難,但其實我們是花光下一代的資源。」

置富花園有十景,包括魚菜共生、有機農圃、枯葉堆肥、雨水收集、環保閣、植物醫院、環保酵素、回收換木瓜、小朋友植樹,以及又能看又能食的觀賞性紫蘇葉、秋葵園林食景。「屋苑共廿六棟,約四千多伙,足以形成一個循環系統。單是一棟建築是不可能做到的,因為必須達致規模經濟才能可持續地發展。作為一個循環經濟,最重要是有農地,才能自給自足,並用回收廚餘為肥料。」

在置富花園,由果皮及廚餘發酵而成的環保酵素,除了可用作屋苑清潔減省開支外,更可以重用膠樽,一舉三得。
在置富花園,由果皮及廚餘發酵而成的環保酵素,除了可用作屋苑清潔減省開支外,更可以重用膠樽,一舉三得。

整個屋苑回收二十七項物件,最成功要數果皮回收,果皮等新鮮廚餘更可發酵成環保酵素。「環保酵素反應好好,因為家庭主婦很愛惜皮膚。」他亦不吝嗇分享失敗經歷,「我們有回收熟廚餘,但大部分家庭都失敗,因為有臭味。」他續指天水圍最出色的減廢方式是分享剩食,每晚6時非牟利辦事處門外都會將賣剩的蔬菜、面包以低價出售。「但置富花園居民多為中產,就算剩菜免費都沒有人要,減廢不能一本通書讀到老。現正打算和鄰近公屋合作,產生協同效應。」

而他最沮喪的是2014年佔中後,他決定參政,並先後參選區議會和立法會選舉,不少居民對他的態度轉變。「有人向廉署舉報我說,建造魚菜共生至少要花20萬,錢從何來,告我貪污。但他們不知道在屋苑建成時已有這個水池存在,設有抽水泵,甚至有坡度讓水流過高處的菜果,我只花了數百元買幾個盛菜膠盒。」他深深嘆息:「四零方案已經兩年多,我們幾乎沒有花錢,但沒有其他私人屋邨真正去做,因為普通居民被投訴兩次都已經心灰意冷。」但他仍然深信民間有很多有心環保的人士,期望政府打開方便之門:「其實好多人有心無力,局長放心,不用他親自做,只要他騰出一個公共空間,不需要又拉又鎖話你非法集會,民間自然會有人去做。」

貼地教學 物管配合

為方便訪客參觀,屋苑設有環保教育徑,讓人們邊看邊尋寶。
為方便訪客參觀,屋苑設有環保教育徑,讓人們邊看邊尋寶。

廿六年樓齡的北角寶馬山花園早在二十年前推動環保,居民的參與度甚高,將環保融入在日常生活之中。「屋苑超過兩成住戶是外籍人士,我們在二十年前已開始模仿日本屋苑每日收一種廢物的方式,推行回收日誌,例如今天收廢紙,明天收膠樽,其實環保不用花錢,而是生活習慣的改變。」信和物業管理中心總經理蘇美瑩解釋。

2012年環境局宣布成立委員會宣傳廚餘處理,屋苑亦獲得政府資助設立廚餘機,「因為廚餘機容量有限,但屋苑現時十四座約三千伙之中,有約一百七十個住戶參與廚餘回收,他們每日都將廚餘帶到大堂回收,非常方便。」蘇美瑩續指由於屋苑住戶大多聘請女傭姐姐幫忙做家事,因此他們會開班教導姐姐留下洗米水淋花,而積極參與回收的更會獲得小獎勵。

寶馬山花園更是環保建築大獎2016優異獎的出爐屋苑,業委會主席范維綱表示屋苑環保的重點在於居民和物業管理公司的緊密合作,「每個人都想住得舒適,因此leadership很重要。」屋苑設有一條環保教育徑,共有十四個環保景點,包括有機農莊、年桔回收種植等,不時有屋苑外小朋友成團前來參觀,「屋苑內有很多小朋友,於是我們設有玩具回收箱,從小教育小朋友乾淨回收,以及減少浪費,學會珍惜。」

後記:不怕失望才有希望

中大教授吳恩融為綠色建築下的定義很精警,「綠色建築只是prolong the suffering(延長痛苦)。」他說全世界每個國家城市的綠色建築發展都令他很失望,因為人類減碳的速度根本不足以阻止地球滅亡。

歷經半年採訪後,所有受訪者都同意香港綠色建築發展最大的阻礙是人們的心態,因為香港沒有驚駭天災,於是我們對全球暖化充耳不聞,綠色建築自然也事不關己。但這些受訪者卻又依然為了更美好的香港默默耕耘着,就算是心灰意冷的吳恩融亦在訪問尾聲充滿盼望地說:「香港人擁有好頑強的生命力,只要讓香港人覺得綠色建築一定要做,我們就會行得好快。」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