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木工不是一件輕鬆事,光是造一張木板凳,先以鉛筆、長尺在木條上畫上記號,計算準確,用鋸沿記號切割,造好榫位互相卡住,用槌子敲打隱固,再刨去尖銳部分,坐上去不刺人,得閒花上一整天。木屑翻飛間,弄得滿身塵埃,這手活卻吸引年輕人投入心力,有人以此為正職,甚至把它作為表達想法及與人溝通的途徑,本地木工只是一門興趣班,還是一條新出路?
近來逛手作市集,總會見到三位廿來歲的大男生,可算是一眾文藝青年中的異軍,言談搞笑,出售怪模怪樣的木作玩具,例如水牛木偶,只要攪動其尾巴,牛頭便會跟着左右轉動;另一款雙腿運動機,一攪動木條,兩隻木腳便游蛙式似的撐動。看似無聊,實際內含不少機械和數學計算,由同屬香港兆基創意書院畢業的阿帥、Dave和Bacchus製作,三人同共成立「木碎好少年」,利用拾來的木板、傢俬創作,把木作玩具稱為「運動機」,意思是以齒輪帶動的機械,連木齒輪都要親手打磨製作。
驟眼看以為他們只圖過癮,其實每一件都是濃縮藝術品。從英國純藝術碩士畢業的Dave覺得藝術根本不用故作高深,作品能互動是第一步,無論大人細路也有興趣拿上手把玩,再思考弦外之音。
介入議題
他們去年底為某商場製作了一次大型藝術展,當中一個裝置名為「敬禮先生」,是伏在桌上的木頭人,參觀者拉動人頭的長繩,人偶就會起身,鬆手便會伏下。負責創作的Bacchus曾經任職電影道具製作,「以前造道具至通宵達旦,凌晨回家,管理員一聽見腳步聲便彈起,管理公司付了工資,便猶如拉住了他生命的繩子,操縱他的作息。」Bacchus解釋。
他們也試圖以木工介入不同議題,例如早前善用田野斷木,為南涌的活耕建養地協會製作一座比人高的車牀,用來切斷木頭,「協會是一班有心人合資買下田地復耕種米,車牀可以用來鋸木,再人手製作成碗,用來盛載米飯,好似完成一個循環。」阿帥解釋。
「很多人以為要做金融才賺到大錢,像我們一樣接到很多不同工作,賺到錢養活自己!」阿帥回想曾跟牛棚藝術家王振榮(榮哥)生活,榮哥隨手用回收得來的金屬、玻璃等物資創作,晚上就與別的藝術聊天。在那兒,他看見了最嚮往的生活方式,「環視身邊很多人,畢業之後腦袋就如停止運作,每日上班下班,沒有學習新東西,我們卻每日都在木工中學習新事物。」
木碎好少年
Facebook.木碎好少年 chipgooodguy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