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陶藝家二階堂明弘手造食器 送暖到311地震災區:災難之後,人與人之間更要互相幫忙和尊敬大自然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日本陶藝家二階堂明弘手造食器 送暖到311地震災區:災難之後,人與人之間更要互相幫忙和尊敬大自然

10.04.2017
周耀恩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日本陶藝家二階堂明弘崇尚自然之美,枱上是他在香港「日日和器」展覽中展出的其中一個不上釉藥燒締花瓶,保留原始土壤質感。
燒締花瓶以白泥塗抹表面,再以砂紙摩擦,加以烘烤,模擬土壤在地球上生存了十一個小時後的面貌。
他拉坯時幻想着在空間中畫線,令陶器顯得纖薄,並盡量排除裝飾性以突顯本質的形狀。此燒締碟子身披零散小黑點,是為表達身於霧裏的詩意。|Daily Life:三十歲那年,他聽到別人批評食器並非藝術的一種,對此他曾深感苦惱,不過後來他發現他每做一件食器就發揮了不同的創意,而且同一件食器,一萬個人可能有一萬種不同的使用方法,因此他深信食器就是一種藝術。此前他在香港大學演講時,有參加者詢問港人天天匆忙吃即食麵解決一餐,怎算得上藝術呢?他卻說自己也常常吃即食麵,但用和食器盛載即食麵,那碗麵就變得不一樣了,生活本身已被美化。
他帶領年輕陶藝家走進災區,向災民送上手造陶器,用民藝治療悸動的心靈。|Healing:他的作品擁有治癒人心的法力,在311大地震後,日本社會人心惶惶,為了令大眾重拾對未來的憧憬,他帶領一羣年輕陶藝家向災民送上自己的作品,為當時的社會提供心靈支援,為災民尋回熟悉的生活態度。
在日本各地舉辦名為「盛載雨水的器物」裝置藝術展覽,以食器承載雨水置於地上,嘗試表現出人類的堅強與美麗。

「我運用所有人腳下共同擁有的原始土壤,創造出只有我才能做到的原創陶器。」日本陶藝家二階堂明弘的陶器盡可能保留土壤本質,呈現出被侵蝕風化後的粗糙大地。他熱愛不上釉藥的原始質感,同時自創如生鏽般的釉藥,樹立返璞歸真的陶藝風格。日本311大地震後,他發起「食器之力量」活動,連續數年帶領年輕陶藝家將手造食器送到災民手上,用大地恩賜的禮物慰藉被災害撼動的人心。

返璞歸真

雪下的北海道是寧靜的,生於札幌的二階堂明弘同樣是靜謐的。訪問時他總腼腆低頭不自在地啪手指,好不容易才能捕捉到他咧嘴而笑的一刻,「北海道是一個好自然的地方,有嚴峻的下雪氣候。生於北海道,令我亦成為本質好簡單的人,亦期望作品能表達自然的本質,我從不畫花、不浮誇。」

第一件令他觸動的陶器是在小學時到訪同學父親家,發現那隻被遺忘於角落的沒有上釉藥的陶器。直至高中快要畢業,他頓失方向之際心底又泛起了那隻陶器,遂決心修讀陶藝,轉眼製陶近廿年。為尋找最接近自然的土壤,他於2002年搬至日本陶窯之鄉益子町居住,運用當地含鐵量較高的土壤高溫燒製不上釉藥的陶器,即日本稱為「燒締」的製陶方式。他創作的花瓶食器形態各異,各自蘊含他對大地的看法,薄如紙白如雪的燒締碟子身披零散小黑點,是為表達身於霧裏的詩意,「土壤顏色的漸層自然生成的質感,日本氣候中,雨、霧、風擔當着重要角色。」他拉坯時又幻想着在空間中畫線,令陶器顯得纖薄,並盡量排除裝飾性以突顯本質的形狀。

為減輕花瓶的笨重感,他將底部拉尖,令花瓶呈倒三角形,「此花器猶如從土地延伸出來、仰望上天的感覺,象徵人類對自然的尊敬。」另一花瓶則以白泥塗抹表面,再以砂紙磨擦,加以烘烤,模擬土壤在地球上生存了十一個小時後的面貌。而他原創如生鏽般的灰黑色釉藥,稱之為錆器(中文譯作鏽器),用刷子一層一層輕掃於碗碟表面,燒製後的陶器浮現深淺不一的不規則灰黑層次。

不上釉藥的真義在於容許陶器隨歲月變老,伴隨與人們共處、使用、風化、磨蝕而變色,令陶器不僅是藝術品,而是和人一起成長的歷史印證。他捧於手心的粗獷陶器從不喧嚷,卻是一個個深刻的存在,「我其實從來都說不清我的作品魅力所在,但作品會自行說話。不應只靠形狀或顏色去定義美麗,而是包含着陶藝家對泥土的觸感,人們看到這件作品時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連繫,以及個人內在的渴望。」

慰藉人心

日本311大地震當日,距離福島約一百三十公里的益田町亦發生猛烈震動,工坊陶器灑於一地,二階堂明弘亦趕忙走避。福島核電廠發生洩漏,日本食物安全狀況堪憂,但所幸的是因風向關係,益子土壤不受輻射污染,製陶工作得以繼續。

於是他發起「食器之力量」活動,連續多年將年輕陶藝家手造食器送到災民手上,「活動之前,一直很擔心災民會反感,但很開心他們每一年都大排長龍。日本人從小就接觸食器,但地震發生後,他們只能用紙杯紙碟,失去了生活態度。因此他們看到手造食器好開心,找回一點開心和熟悉的感覺。」但他亦笑言在災區,其他陶藝家色彩斑斕的食器總被搶佔一空,而他一貫黑漆的食器卻總被冷落一旁。

他在日本各地又舉辦名為「盛載雨水的器物」裝置藝術展覽,以高低大小形態各異的食器承載雨水置於地上,象徵人們即便承受了輻射,沾染被污染的雨水,仍然無懼地生存,嘗試表現出人類的堅強與美麗。「地震後,我更體會到我們無辦法改變大自然,因此人與人之間更要互相幫忙和尊敬大自然。」而他深深相信手造陶器是這混沌的社會中令大眾重拾對未來憧憬的心靈憑藉。

陶器復興

與香港一樣,日本賣陶器並非一門易做的生意。「日本市場雖大,可支持陶藝家生存,但沒有多餘錢剩,而且做生意真的不容易,日本陶藝家數目都在減少,現在大約尚餘一萬個陶藝家。」日本食器全盛期約在八、九十年代,當時日本經濟起飛,「聽聞那時什麼陶瓷都賣得出去,是大量生產的時代。」

為推動日本陶藝再度復興,他在2010年集合年輕陶藝家成立”Toism”(陶藝主義),每年舉辦活動宣揚日本陶藝,單是2015年橫濱展覽會便召集了來自全國共一百零八名陶藝家參與。而他認為器物是各國共通語言,於是近年在紐約、上海、台北等地亦通過器物配合茶道、花道、書道、和菓子文化,將日本傳統陶藝帶至海外。「食器只有很小的力量,卻可以令生活與空間豐富一些,也可以大大改變未來。」他總愛流連於工坊旁的農田草澗,採摘芹菜、杉菜、野蒜與車前草,天晴時靜坐陶窯邊享受風吹鳥啼;感冒時以陶器盛載配上杞子、菜花、梅鹽的中式粥,嘩啦嘩啦一飲而盡。「為了填補心中的一個空洞,我開始創作陶器,而現在我所有生命都在陶器上。」

<!–PROFILE

四十歲日本陶藝家二階堂明弘(Akihiro Nikaido),是日本年輕現代陶藝家領軍人物。2010年他集合年輕陶藝家成立”Toism”(陶藝主義),每年舉辦活動宣揚日本陶藝。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後,他發起「食器之力量」活動,連續數年帶領年輕陶藝家將手造食器送到災民手上。其作品獲紐約知名食府Kosaka和巴黎Dersou青睞,他亦曾在日本、紐約、巴黎、台北、上海及北京等地舉辦個展。–>

PROFILE

四十歲日本陶藝家二階堂明弘(Akihiro Nikaido),是日本年輕現代陶藝家領軍人物。2010年他集合年輕陶藝家成立"Toism"(陶藝主義),每年舉辦活動宣揚日本陶藝。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後,他發起「食器之力量」活動,連續數年帶領年輕陶藝家將手造食器送到災民手上。其作品獲紐約知名食府Kosaka和巴黎Dersou青睞,他亦曾在日本、紐約、巴黎、台北、上海及北京等地舉辦個展。

周耀恩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