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生活】M&O出爐年度設計師︰Ilse Crawford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設計生活】M&O出爐年度設計師︰Ilse Crawford

27.09.2016
Ilse Crawford,1962年於英國倫敦出生,主修建築史,畢業後當上記者,廿七歲便成為家居雜誌《Elle Decoration》英國版創刊總編輯。2003年起自立門戶,成立Studioilse,為倫敦首間Aēsop店舖、紐約Soho House酒店及多個私人住宅項目作室內設計,塑造舒適怡人空間。作品遍佈各地,亦設計家品,後來更開始在荷蘭知名設計學院Design Academy Eindhoven任教,開創"Man and Wellbeing"學科,探究如何用設計改善生活,2016年獲選為Maison
Designer's studio牆上貼上Ilse設計的家品草圖和製作花絮,讓人看到構思過程。
她認為室內設計不只是少數富人的專利,去年與IKEA合作推出Sinnerlig Collection,以水松、竹、海草等可再生物料製作,改善生活,也推動企業改革。
Ilse的成名作,可算是英國首間澳洲天然護膚品Aēsop店舖,她把一個富歷史感的空間改造,那一抹暗綠叫人留下深刻印象,亦與品牌定位呼應。
與歷史悠久的波斯尼亞木雕傢俬品牌Zanat合作,創作出Touch Collection, 每張長椅表面都是凹凸不平的木紋,全由工匠親手雕琢,側面看來猶如海浪,富有質感,同時彰顯傳統工藝。

9月份的巴黎設計界好不熱鬧,Maison&Objet巴黎時尚家具設計展(M&O)和巴黎設計周幾乎同步進行,每年春秋分別舉行兩次的Maison&Objet,春季選出與產品設計相關的設計師,而秋季則較偏向建築及室內設計範疇。剛剛新鮮出爐的年度設計師,就是來自英國倫敦的室內設計師Ilse Crawford,曾被形容為英國設計界最具影響力的女性,更成為首位獲大會邀請負責塑造場內交流空間的設計師。她更把其過往家品共冶一爐,展示人前。

建立人際關係

“Reconnect, reboot, recap, recover, recharge and refresh.”是Ilse Crawford為這Designer’s studio下的註腳,「過往我曾參與多次展覽,最清楚參展的設計師需要,有時就是很基本的靜下來查閱電郵、吃點東西,甚至為手機充充電,當然也為自己充電,照顧設計師基本需要。」Ilse面對鏡頭時,看似不苟言笑,有着典型英國人的認真,對話時倒是比想像中親切。

「為何人們要來看展覽?就是不想只在網上看家品傢俬,而想真正坐在沙發上,親手觸摸布料材質,還有與設計師對話,了解背後理念,說到底就是建立關係。」她緩緩地道,當日來到,廿來位參展商正與設計師在長枱上”Speed dating”,每隔數分鐘就交換卡片,換個對象聊聊,一段對話隨時是設計師的新機會。有別於一般密閉會議場地,Designer’s studio採取開放式設計,一方面模仿設計師的工作室,及腰際高的寬敞長枱、高身椅子,讓人隨時站着畫圖,有梯級形的座位,可以很放鬆地聊天,儼如三五知己在Café聚會,也有靠牆的單人桌,亮起枱燈就可以工作,各取所需。

當中使用到傢俬也出自其手筆,包括她為Artifort、Zanat、IKEA和Kalmar等公司設計的新系列。正如很多設計師的工作室,案頭總有一大塊概念圖,幫助思考產品的細節,Ilse則在四周的牆上,張貼所用的每件傢俬產品手繪草圖、工匠生產照片等,展示一件產品的誕生過程,「人們來到一個空間,很少會仔細看每件傢俬,反而是一個整體來體驗,我這樣做就是把傢俬重新被看見。」Ilse說。話雖如此,卻不會見到傢俬以大鳴大放的姿態出現,都是低調含蓄,以木材、水松等物料為主調,「在這裏差不多有四十張椅子,我不需要設計一張標誌性的椅子,反而是要安靜的、令人感覺舒服,物料選擇就是要可親。」

為建築物賦予靈魂

一般傢俬設計師大抵會費盡心力,創作出一張驚為天人的椅子,但她坦言室內設計師則不然,當建築物等閒存在十數年,室內設計和傢俬就要以耐看而美麗為宗旨,確保十年後再見到它,不會嗤之以鼻笑說老套。

「當現今普遍建築都標準化時,具意義與人味的室內設計就成了決定因素。」觀乎她以往的企劃,風格不一而足,非一味豪華,反而追求安穩舒適,近有香港中環的都爹利會館、香港國際機場的國泰航空貴賓室,遠一點的有英國等歐美地區的私人住宅、名牌店舖等,不禁令人思考,室內設計是否只為富人而設?她不認同,但承認具資金的高級品牌較明白設計的作用,能吸引人走進商店購物,「更重要一點是,這些企劃都經過長時間發酵,容許我們做大量調查,也會跟客戶詳談,了解其需要,有些項目甚至耗上三年時間,令效果合乎彼此期望。」

善於透過住所佈置,主導人們使用空間的心情,大抵是她自小訓練出來的本領。

Ilse來自中產家庭,父親是報章編輯,母親則是丹麥籍的藝術家兼鋼琴家。富有創意的媽媽可算是其美學啟蒙,她回想自小家中有很多偏廳,擁有長長的大餐桌,甚至有乒乓球室,鄰居都愛到她家玩,令她見識到怎樣的環境會讓人心情變好,「我曾經夢想當建築師,主修建築史,但最後還是跑了去當雜誌編輯。」她說的就是如今銷量甚高的家居設計雜誌英國版《Elle Decoration》,「想想已是二十年前的事,那時初創刊,什麼都一腳踢,撰文採訪、排版、想標題、自製道具、佈置影樓!不過見證自己心血印刷出來,真的很滿足。」

工作讓她看到不同家居,大開眼界,花上無數心機和創意,但月刊往往只有一個月壽命,她開始思考,不如做些能保留較久的作品,於是開始接案子,為人作室內設計,把美學轉化,成立自家工作室,不再紙上談兵。沒想到吸引Soho House & Co找她設計酒店,陸續有客人找她設計家居,漸有名氣,護理產品Aēsop的首間英國店舖就是其成名作。有別於一般讀設計出身的學院派,實戰經驗豐富的她,作了不少調查,研究設計會如何影響心理,並成為其首本著作《Sensual Home》的主題。

一張椅子改變大企業

然而,她也不只是為小眾設計,去年,她與IKEA合作,推出Sinnerlig系列三十款的傢俬家品,當中用上水松木、竹、海草和棉等天然物料製作,富有東南亞民族風情,同時與現代家居融合,卻只是索價數十至數百元,價錢大眾化。她屬少有的著名設計師受邀與IKEA合作,但回想合作過程,她坦言一點不容易,「這項目我們共商討了三年,包括到訪泰國、越南等拜訪工藝師傅,也要確保每樣材料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例如當中的餐桌及凳子,用上水松木正因為其生長速度快,比起一般木材,它只需要三年便可以採下水松樹皮,生生不息,可被天然分解,而桌椅表面塗上無毒的蠟面塗層,具有防水作用,即使倒瀉咖啡、紅酒等飲料也沒問題,「便宜、漂亮又實用,雖然公司規模龐大是一個挑戰,但也因此能保證造出漂亮產品,如果環保但產品醜陋,最終還是被扔棄。」Ilse說。

有人質疑IKEA是批量生產的代表,造成不少浪費,Ilse認為這種說法有點過分簡化,她指IKEA屬家庭式經營公司,但管理層頗年輕,規定品牌有自己一套可持續發展原則,所有電燈都用LED燈等等,「我們都不能避免使用mass production產品,你看中國和印度都是大批生產的國家。但設計師若選對品牌合作,哪怕只是幾度的扭轉,也能發揮作用,如能把mass production都變得可持續發展,豈不是更有成效?」她篤定地道。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