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場餐會重頭戲是飛行傘,在空中順着海風緩緩而下,蜿蜒的外澳海灘一覽無遺,最後直接降落在餐桌旁邊,光是想像已經叫人期待。原來因為風向關係,每年可以辦飛行餐會的日子少之又少。有參加者特意請假一日,從台北、桃園乃至高雄等地慕名而來。
每場餐會,最大的考驗莫過於變幻莫測的天氣。當日天氣看似風和日麗,楊宜菁看着好幾個飛傘降落不順,不禁開始擔心。當地人一看,就知情況不妙。原來因為颱風來臨的關係,風向說變就變,為安全起見,飛傘活動不得不取消。「如果是下雨還可以提前通知參加者,直接取消活動,但飛行傘實在無法控制。對我們來說狀況蠻多但可以接受,但還是要照顧來賓的感受。」在其他人準備食物旳同時,楊宜菁向參加者解釋取消飛傘活動的原因後,還是按原來計劃帶參加者到山上的飛行傘基地一看。雖然難免有些失望,但當參加者上到山上,無不為海天一色的景色着迷,心境也不自覺放鬆下來,擁抱眼前所擁有的。事實上,天氣的變化也是餐會體驗的一部分。「颱風要來,就說明很大機會可以看到彩色的晚霞!」
城市人來到鄉間,步伐也放慢下來,在沙灘玩得不亦樂乎。下午4點多,餐會提早開始,眾人在良辰美景下把酒暢歡。當大家專注在桌上美食的同時,一個不留神,一波海水忽然淹過他們雙腳,引來一陣驚呼,原來是潮漲!一波又一波,海水逐漸淹上岸邊,天色轉眼變暗。「土地該如何就如何,不是去改變它,而是去適應它。」
同夢同行
能夠翻山越嶺四處舉辦餐會,單憑幸福果食的幾個核心成員難以成事,全靠「夢行者」的支持,楊宜菁就是其中一位。在朋友的介紹下參加餐會,她驚覺「原來農村是可以有質感的!」各地的參加者在餐會完結後,透過夢行者計劃連結起來。在非牟利機構擔任項目企劃的她,今年初索性辭去工作,出任幸福果食的執行長。
夢行者有各行業的專業人士,也有在地農民,還有些是自費來學習的學生。像當日的調酒師,本身是植物學博士,擅長用當地食材調製飲料,而燒烤的廚師則是宜蘭縣枕頭山休閒農業區的總幹事。楊宜菁強調夢行者不是志工,透過下鄉行動中服務與學習,各人也可按自己專長出一分力,甚至有花紅作為回報。計劃推行至今累積有三百多個夢行者參與,每場餐會都有多個夢行者協作籌辦,是「稻田裡的餐桌計劃」之中流砥柱。
「台灣月」活動
《稻田裡的餐桌 × 薄扶林村的餐桌》
日期:11月5日及6日
地點:薄扶林村
查詢:www.taiwanculture-hk.org
───────────────────────────
後記:不是空中樓閣
「稻田裡的餐桌」得以成功,因為他們知道不能空談理念。每一埸餐會都因應地理環境、季節氣候和節慶傳統而度身訂製,還有完善的支援培訓計劃,如此絞盡腦汁,才能維持下來。餐會收費不低,比得上自助餐,他們不諱言必須賺取盈利才平衡風險成本。像生意般經營,眼光則放得更遠,植根於田間的餐桌,似乎為農村摸索出一條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