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充斥太多特價傾銷誘惑,一件家品用上一輩子,這個承諾似乎很難做到,不過想深一層,會否因為得到的過程太輕易。一隻碗、一張椅,若以金錢衡量,可能不過數十百多元,然而若它陪你度過了整個童年,又該如何定價?昔日物資不豐,人們用每件器物都把它修完又補,用到最盡。可是當消費容易,破損了就買新的,我們漸漸忘記給予它一次修補機會,幸有一班工匠仍然堅持傳統,賦予物件第二次生命,甚至是比從前更美,獲得重生。
修補是否為把破損之物恢復原貌,徹底掩蓋裂痕?日本的金繼(又稱金繕)工藝卻把裂痕成為物件的特色,每道裂痕都是一段故事。眼前一個茶壺,屬日本名古屋高級瓷器名牌Nonotaki,原本壺嘴斷裂,如今卻有一圈金線覆蓋,不覺兀突,倒是與壺身金邊相呼應,正是經過金繼修復。
負責修復它的是設計師李民傑(Kenneth)。回想2013年時,他任職陶瓷公司,一次上網搜集資料時,無意中看到金繼的圖片,杯碗碟子上的一道道閃電似的金色裂縫,直叫他着迷。這是日本著名的金繼工藝,最早追溯至十五世紀室町時代已出現,「當時佛學傳入日本,禪宗經常說『無常』,指接納人生的缺憾。」這種哲學亦影響茶道,「茶道中常說的一期一會,就是說每一次都是人生唯一一次的相聚,要好好珍惜,故此在奉茶時很多步驟及禮儀,對來賓和茶具帶有敬重之心,即使器物破了,也絕不隨便扔棄。」由於漆器製作不易,故此一旦破了,物主就找來金繼師把器物修復,修復的方法不是企圖把痕迹掩蓋,反而是彰顯裂縫,用大漆、麵粉混合黏貼,再於縫合處灑上金粉裝飾,有時甚至會在修補處畫上海浪花紋等「蒔繪」,把不完美變得完美。
漆器職人之路
西方人因為中國盛產瓷器,把中國稱為China,日本盛產漆器而命名為Japan,漆器是把漆樹的樹液反覆塗於木頭、竹子、紙等,使之變成堅硬耐用的器物,而金繼與日本的漆器工藝不無關係,金繼師是漆器職人的一種,「漆」字的意思正是切開樹木流出來的汁液,漆器好處是具抗酸性又堅硬,即使盛載酸的東西也沒問題。
為了深入了解金繼,Kenneth不斷上網及看書,可惜相關資料多是日文,而且是專業用詞。即使找來懂日文的朋友翻譯,也只是一知半解,經過一年自修加上在家試做,多番失敗後,2014年,他在網上遇上一位英語不錯的日本金繼師傅,鼓起勇氣請求到日本找對方學藝,對方見他誠懇而答應。兩星期的學習雖然短暫,但卻打通他以往不少疑惑,「香港氣候比日本潮濕得多,之前作品經常無法黏合,甚至發霉,後來才明白攝氏二十度和百分之七十的濕度最適合金繼,故此每次完成後,都要把作品放進一個名為蔭箱的木箱內陰乾。」到訪當日濕度六十多,他便要放一條濕毛巾入箱,好好控制濕度,蔭箱亦能防止生漆沾上灰塵。
師傅執藥似的為他配齊工具,也帶他到專做漆器的店舖買大漆和金粉等材料,「工藝真的不能只看書自學,必須看見師傅的手勢,即使細緻至一個針孔大小的孔洞也要打磨好。」見他每次完成一個步驟,都馬上用菜油或松節油清洗工具,也是當時培養的習慣。
敬物惜物 修補關係
他解釋,每次上漆都要等一星期,視乎破損程度,每件作品等閒花一個月或以上,絕對不能心急,針對崩口、裂開、碎裂等不同破損情況,陶瓷有否上釉,都有不同處理,而且用料也有分別,「由於錫是有毒的金屬,只可用來修補花瓶之類的用品,修復食器必須用真金或純銀,確保食用安全。」用色也講究,若是淺色食器多會使用金粉,深色的則用銀粉,突顯線條色澤。完成後還要用鯛魚牙多番打磨及拋光,金線才會閃閃發亮。
Kenneth對金繼念念不忘,多少因為工藝背後的敬物理念,「工作關係,我每日設計陶瓷餐具,幾十元一隻,破了就扔去堆填區,不禁反思,是否一定要不斷生產新的消費品?若然器物曾為我們服務,應心懷感激。」回港後,他繼續鑽研,一遇上問題就電郵師傅請教,至今已為不少朋友修復茶碗、杯子等器物,「最近有朋友打破了太太心愛的杯子,太太氣足了一個月,他專程找我幫忙。」他猶如醫生般修補一件器物,也修補關係。
金繼步驟
金繼研究
Facebook:mykintsugi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