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在common room & co.舉辦的《 LIFE with GOOD Design》 展覽,展示了日本Good Design Award的得獎作品,但跟以往的不一樣,除了日本設計師的作品,還請來了十位本地設計師展示他們心目中的「優良設計」,以設計的視覺,尋找日常用品中,那些不被注視的物件。
「在生活中,很多經常用到的,都是好設計。例如『黑地』的店主阿鵬,他選了一隻透明的玻璃湯匙,都是以前的日常用品,現在已很少見。他本身也是設計師,其實很多選物店的店主都有設計的底子,選物時會從設計和美學角度出發,而且不只講究外觀,更專注用品的功能性。」新媒體藝術家、common room & co.共同創辦人林欣傑(Keith)說。
一種生活態度
所謂的好設計,更是能夠長時間被使用而不會讓人有不合時宜之感,有時間和空間的穿越性,展示的Good Design Award得獎作品中,有很多都是我們也在使用的,如無印良品的水桶或Scottie紙巾盒,平時看見的紙巾盒不是印上花就是公仔圖案,顏色鮮豔而俗氣,相反這款來自八十年代的紙巾盒,白色紙上印有灰色線條,平實簡約。
Keith坦言,很多物件其實都是過度設計(over-design)了,有時候愈少設計或者就是愈好,「簡約主義不只是潮流,設計時應考慮用少一點物料甚至是upcycling的材料,專注設計品的功能,不會為了單純的美觀而做出多餘的設計。」他又隨即拿起幾隻在拉麵店經常看見的透明玻璃杯或壽司店的醬油樽,沒想過這些簡單日常的器物也是得獎作品,但正正因為日常,才看出日本人對生活用品的執着,即使簡單如一件器皿,也經過嚴謹的設計,器物跟用家能建立長期的關係,一代傳一代,不像某些粗製濫造的日用品,隨時能被棄掉,「透過優良的設計,影響人們的生活態度,物件耐用,不用經常買新的、浪費資源。」好設計,是一種生活態度。
設計蘊涵價值觀
展覽的另一位策展人及studio ARRT設計總監Seiki Mori則把好設計推至更廣和宏觀的層面,認為好設計能反映甚至影響文化價值,「什麼是好設計?定義視乎你自己的文化,每個文明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觀,而這些都是植根於我們的歷史和日常生活中。」Seiki說。
日本與香港的文化既近且遠,我們會欣賞日式設計美學,卻又不能全然生活於日本文化中,日式美學與港式設計智慧並置陳列,便會發現當中微妙之處,日本設計高度簡約而且能承傳至今,香港設計師挑選出來的設計用品,很多都是民間智慧小物,沒有人知道誰是設計師,而社會往往沒有珍視這些設計品,要到賣舊物的古店翻箱倒籠才能找到,設計之物在時代中散失,乃至被遺忘。相反,日本設計是原創的,而且隨着時間不斷改良,「設計能提升人的生活質素,啟發我們進入另一層次的生活,社會不停變動,我們也在成長,好的設計就能夠回應時代變遷。」
社會由人組成,好的設計要切合用家需要,卻又不能完全依從用家的想像,設計師應該更有遠見,讓設計品塑造甚至改變社會,「Good Design Award的範疇一直在擴展,而設計的法則也一直在變,現在的設計品更着重intangible value(無形的價值),就是產品的內涵,不只是形態,現代人物質生活已很豐富,他們更希望的是有質素的生活。」設計能夠解決生活的問題,但物轉星移,七十年代跟今天的我們,有着很不一樣的生活,那時候的人大概無法想像今天我們能夠每事問Google的狀態,但水桶、椅子、水杯依然是需要的,生活上最基本的需要,其實沒有太大改變,有些設計,還是應該被珍惜、留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