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設計師是信息傳遞者,如果為不義者設計,豈不成了幫凶?」——平面設計師唐承剛(Gary Tong)
近年城市重建步步進迫,西營盤首當其衝,幸好有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的出現,經常舉行與社區保育相關展覽,引發討論。然而精采內容,都需要包裝才得以廣為流傳,展覽宣傳幕後推手是本地年輕平面設計師唐承剛(Gary),由展覽設計、海報、書刊一腳踢,為非牟利機構建構一套鮮明的視覺識別系統。誰說商業牌子才需要品牌營造?
留住小城故事
老店消失,連帶一個個手寫招牌被拆走,最近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舉行《城市字海》展覽,一踏進展場,牆上貼上多個招牌字特寫照片,有石雕的大廈名字、藥房金漆字、當舖的蝠鼠吊金錢霓虹燈招牌,都是從西營盤大街小巷搜羅得來,旁邊附上一張地圖,讓人按圖索驥。展覽可算是為本地招牌歷史作回顧,以銅字、霓虹、手寫、膠片、鑿字等分門別類,訪問多位本地著名招牌書法家及工匠,把他們製作招牌的過程展示。
展覽設計、海報、明信片和書刊都是由Gary設計,原來展覽主題他也有份構思。從事平面設計多年的他,本身鍾情字體設計,眼見因為政府政策改變,手寫招牌愈來愈少,「一般霓虹招牌需要搭棚,還要事先申請機電牌,店主嫌麻煩,索性改為LED燈招牌,明明招牌是想引人注目,可是坊間LED招牌卻刺眼得令人不想望到,豈非有違原意嗎?」他反問道。
「市面上成功的品牌,不是賣產品,而是賣產品代表的生活態度,NGO沒有產品出售,他們要推銷的,是背後價值。」
其實以前中心只舉行展覽,沒有為展覽出版書刊,但他認為展覽主題書籍是最重要的媒介,這次展覽也推出《城市字海──香港城市景觀研究》,着急於為本地字海留紀錄,也是因為不忍手寫字被煙沒,「前陣子領展要求商戶清拆舊招牌,換上風格一致的招牌,明明招牌代表老闆及店舖的個性,手寫字令人感受到感情和溫暖,一旦統一便變得毫無個性。」他悻悻然道,留住字體,也是留住城市美學。
外表年輕的Gary為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設計,已經七年光景,中心亦算是他首批客人,他由最基本開始,設計卡片、信封、信紙。牛皮紙卡片猶如一個縮小了的相框,中央給鏤空了一個正方形,拿上手,便忍不住高舉它,如相機的取景器般周圍看風景,「由於中心主要負責中西區的社區保育,象徵集中在社區某處,仔細留意。」他說。
人權議題 簡而有力
品牌營造非一蹴而就,長達數年才見效果,Gary的設計公司TGIF於2010年成立,當年偶然認識到中心的同事,難得對方信任,開展了長久的合作,甚至一起成長,「我喜歡與文化藝術及非牟利機構合作,除了認同理念,亦因為他們願意花更多時間溝通,一起建立合作關係,不會當你是一雙手或一個工具,指示我做這做那。」
另一個同樣由他一手湊大,合作了七年的,是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談起這團體,不少人都會記得其標誌性的黃黑二色,「由於組織沒硬性規定各地分部的標誌和設計,故以前的刊物無論用色、排版都較雜亂無章,我決定跟隨總部的蠟燭標誌,並以黑黃二色作主調。」無論是供捐款者閱讀的年報、派發予公眾的《人權》雜誌,都是以雙色印刷,而且比起彩色照片,用上黑白印刷的照片反而更簡潔有力,更切合人權主題,也是考慮到非牟利組織資金有限,可節省印刷費。
年報本身是一種沉悶的刊物,故此在設計上更要花心思,吸引人留下,而非扔掉,「作為設計師,就是要為設計出來的東西負責,地球的垃圾已夠多,沒理由再浪費樹木去印刷沒人看的刊物。」
他去年更憑着組織的年報,獲得香港設計師協會環球設計大獎平面金獎。不過當中有段插曲,由於大會的得獎作品結集於內地發行,大會致電他,問道可否把相關作品頁「開天窗」,即是換上空白頁,讀者如要閱讀需另外電郵查詢索取作品,他沒有生氣,反倒一口答應,「開天窗不正是一個聲明,反映人權狀況。其實往年都出現過這情況,只是這次有傳媒報道而已。」對於設計界自我審查的情況,他直言暫時合作的單位,都是與自己的價值觀相近,「平面設計師是信息傳遞者,如果為不義者設計,豈不成了幫凶?」
善用印刷效果
人權議題聽來沉重非常,而且報道詳盡,有別於一般消費雜誌,人人都愛捧上手,但他卻有本事,令組織的《人權》免費季度雜誌被取閱一空。「建築師和產品設計師的作品易被人看見和使用,而平面設計師設計做的,卻是心靈上的傳遞信息,提升人文質素。」他由2014年起接手設計,封面善用不同印刷手法配合每期不同的人權議題,例如「新聞自由」主題,當時《明報》總編輯劉進圖被斬,封面正是一個劃破了七條刀痕的相機,令人心寒;另一期探討警權,時值雨傘運動爆發,警方發放催淚彈,封面是一張印上灰濛濛濃煙的牛油紙,下一頁是警方的警告旗幟,寫着「停止衝擊,否則使用武力」字眼,若隱若現。
封面設計簡約,配合獨特印刷手法,極具強烈象徵意義,吸引不少原本對人權沒興趣的人,連設計師朋友也因為印刷效果而取讀。Gary曾在本地知名品牌顧問陳幼堅的設計工作室工作,熟習商業品牌設計技巧,他認為,NGO更需要品牌營造,辨別度高,信息不雜亂,才能給人專業感覺,更易去游說人,「市面上成功的品牌,不是賣產品,而是賣產品代表的生活態度,NGO沒有產品出售,他們要推銷的,是背後價值。」
PROFILE
唐承剛,1978年於香港出生,2004年在洛杉磯加州州立大學美術學院設計系畢業,畢業後回流香港,加入陳幼堅設計公司,開始商業品牌設計。2010年成立自家創意設計公司TGIF,主力從事品牌視覺識別、書籍、展覽及包裝設計。2013年獲雜誌《Perspective》選為2013年度設計四十驕子之一,去年憑《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2014年度報告》封面,成為香港設計師協會環球設計大獎平面金獎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