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趙麗如
熱門文章
趙麗如
如此人生
ADVERTISEMENT

粗口

22.06.2024
趙麗如
圖片由作者提供
77350b77-c142-4555-a42a-e6616f57b4ba

我最近在公共交通工具車廂內,聽到年輕女子在電話中操流利廣東話粗口,當然不是第一次遇上這些真人示範更多說話「比粗口更難聽」是我經常聽到的說話或在社交媒體看到的留言。我不是道德膠上述句子同不同意即兩者也「難聽只是有些「更難聽,不想在幾百字的專欄評論,只想起有關「粗口」的一些個人經歷

我是七十後,被父母、姊姊們、老師訓練從來不說粗口就是說不出,可能因為粗口基本上就是性器官或跟性行為有關的動作。那些年,班房經常聽到「啊,你講粗口,我話老師知!」。現在,我認識當不同職業的朋友,包括老師,也講粗口世代不同。

我曾經在一個小組面試中作為考官,在問時事時順便問幾位男、女年青人,他們怎樣看粗口?

其中一名大約18歲的女學生撥撥頸邊的長髮,笑咪咪說:「或者我答先,我就講粗口』嘅,流利隻。面見室,包括考官及參加者一同爆笑。

另一位同齡的男學生,不甘後人:「我都講,流唔流利唔知,不過嬲陣先講。

事後面試考官們七嘴八舌討論:「我老,唔知咩叫講粗口講到流利嗰隻』,我頭先本來想叫個女仔示範一下、「我以為佢講緊學到幾多級法文、德文,乜講粗口都分級?有流利級真係長知識

我就認為,年輕人在面試時坦白,完全不介意告訴考官自己精於操口,這的確令我嘆為觀止,也顯示講粗口對他們來說,根本不是什麼掉臉、要隱瞞的事,甚至連面試都講得,不擔心考官因而把他或她淘汰當然,當個個都老實認講「粗口,考官即使想,又能淘汰誰?

另一次,我帶學生遊學。晚上大家飲汽水、啤酒聊天,我作為老師,真心認為「粗口只是習慣,絕對有其他字詞表達,學生不同意,於是大家玩了一個遊戲:他們講一句粗口、我回一句同意的「非粗口,頗有趣的。因為大家在比較某字詞是否真的能代替粗口

我曾經當電視新聞主播及記者,報道或撰寫新聞稿件出錯時,部份編輯經常以粗口問候,教曉我不少粗話。但他們像人格分裂般,會苦口婆心跟我說:「你出鏡唔好講粗口,因為講慣咗,直播時衝口而出就唔好啦。吸煙的人勸人戒煙,最有說服力!

作為家長,我的三個小鬼,從小就被我洗腦:「媽媽不喜歡粗口,可唔可以唔講然後,他們老實:自小學三、四年級開始,由上校巴那一刻到放學回家那刻,幾乎每天也有同學講粗口,亦再沒有同學會說:「啊,你講粗口,我話老師知!」他們相信,個個都知部份同學講粗話的。

多年以後,一位畢業生告訴我,他在戒講「粗口,因為覺得優雅及沒需要。

我記得一位中學老師曾經說過駡人的最高境界,並非粗口,而是應該援引一些最優雅的字眼、詩句、文學作品「駡人」。我當時認為很有趣,即閙人要用莎士比亞還是李白、杜甫?那被駡的人不懂的話,作用何在?

或許,作用跟我的一位老同學多年前提醒我的一句話類似:「Never argue with a fool, people may not know the difference

自己的說話與定位,自己負責。

趙麗如
圖片由作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