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音樂人陳輝陽曾在訪問說:香港八十年代音樂的輝煌是說出一部份的事實,當時亞洲在一個沒有民主的封閉狀況,他國出色的音樂走不出國外,成就香港流行曲輝煌的歷史,這是事實的另一面。上月短遊胡志明,對這番話有深刻體會,民主與音樂從來是直線的因果關係。
甫進入郊外一間餐廳,被一首憂怨民曲吸引,不明其意,只閉目欣賞。向侍應打聽,原來是越南創作人鄭公山(Thinh Cong Son)的作品。鄭公山離世後,音樂散落在越南每一角落,影響年輕人思想。每個地方也有青春、民主與抗暴的代表,香港有黃家駒,日本有尾崎豐,越南就有鄭公山。
鄭公山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創作多首反戰歌曲,交由拍檔慶璃代唱。民主之聲早響遍西貢大學,反戰歌曲由南傳至北,鄭公山與慶璃甚至到日本開演唱會。1975年越共解放胡志明,鄭公山的親人與慶璃逃往美國,剩下鄭公山一人。鄭公山被下放勞改,歌曲也被禁。至1999年他重新投入電影《夏天的滋味》的配樂工作,可惜鄭於2001年4月1日逝世,他生前創作了600首歌曲,有作品翻譯成日語英語的歌曲。
胡志明的唱片舖服務員、年輕侍應踴躍向我介紹鄭公山,在他們的臉上我看到自由的喜悅。一個月後,今日的香港竟出現Hidden Agenda被打壓的事件。用「Hidden Agenda」無形之手打壓音樂人,滅去創作人之聲,是極權國家所為。經常說「犯法就是犯法」的人,香港需要這種「Hidden Agenda」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