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經過土瓜灣道和馬頭角道的交界,都總被兩個非常搶眼的招牌吸引,一上一下的招牌,分別寫上兩間公司的名字:德國寶和柏林牌。雖然兩個名字都有德國元素,但其實兩者都是不折不扣的本地品牌,柏林牌更是第一個,也是至今唯一一個仍在香港製造的電熱水爐品牌。
柏林牌由郭恒達先生於一九六七年創立,是首個在香港生產的電熱水爐,廠房先設於新蒲崗,後於一九八一年遷到土瓜灣現址。不願上鏡的郭生為人低調,甚少接受傳媒訪問,是次難得受訪,他準備充足,備好一大疊關於公司以及他的職業生涯的文件、信件、證書、合約等,向我們細述他的故事。
研發首個港產熱水爐
故事始於「制水」的六十年代,郭生在一間鑽探工程公司打工,五個月後便自立門戶,創立Gold Earth Engineering Co.,專門為有錢人家鑽深達十層樓高的「科學井」,抽取地下水,他回憶道:「『制水』最嚴重的時候,每四日才有幾個小時有水供應,當時的有錢人受不了這情況,紛紛請人鑽井,我們也為他們安裝水泵抽水,鋪水喉電線等。」即使郭生沒有工程學位,但由於實戰經驗豐富,其後更負責當時工務局的工程,位於西貢的壁屋監獄的「科學井」也是由他的公司負責,「兩個井十幾萬,當時夠買兩層樓了。」
後來香港供水漸趨穩定,郭生便由鑽井,轉為替家庭裝修,包辦水電工程,剛巧遇上一戶有錢人家的熱水爐壞掉,請他裝修時順便將之更換,於是他便靈機一觸,把舊熱水爐拿回工場「解剖」,一看之下,原來原理比想像中簡單,「係人都做到!」於是他便開始研發自家熱水爐,柏林牌遂於一九六七年成立。
熱水爐的構造的確不算複雜,一個外殼,包裹着儲水內膽,配合發熱線和控溫器等配件。但既然叫得自家品牌,也要有些獨門創新之處,他坦言一開始也是依照外國熱水爐的圓桶形設計,在內膽就由原本的銅,改為不鏽鋼,更為堅硬,能承受高水壓。另外,他亦增設了指示燈,水滾了便着燈。他對產品造型也有執着,他看不順眼圓桶形大大嚿的熱水器,於是在頂部的接駁位添加一條銀色的不鏽鋼圍邊,令外形看起來更時尚。
自家廠房 毋須跟大隊回國內
當時熱水爐尚未普及,市面上的都是高級歐洲產品,郭生為了吸引客戶想出新招推廣:「當時的熱水爐賣一千元一個,我容許客人用一段時間,覺得好才付款,同時負責維修保養。」柏林牌頭十年都是獨市生意,沒有本地的競爭對手,靠口碑做出成績,後來慢慢有其他公司加入市場,全港先後出現十二個熱水爐品牌,郭生慨嘆「同行如敵國,很多人用旁門左道做生意。」他向我們展示一些舊卡片,通通都寫上柏林牌,真假難辨。
現時位於土瓜灣的廠房共有兩層,一層儲存零件,負責生產:切割不鏽鋼片、組嵌、燒焊、打磨等等,製成品吊到下層貨倉儲存,或直接運到停車場出貨。訪問當日眼見員工不多,大概五、六人。郭生指,柏林牌的產品一向本造本銷,所以生意做唔大,但他認為柏林牌的貢獻是「促使香港熱水爐行業的誕生,賺不賺到錢不是問題,重要是香港從此不用只靠進口熱水爐。」雖然競爭激烈,柏林牌多年來也與時並進,包括生產俗稱「煙仔盒」的方形家用儲水器,又研發專利技術防止倒流,以及代理各國的濾水器和飲水機產品。
問到為何多年來選擇在香港製造,郭生的原因很實際,「香港生產的成本高,但好處是廠房和貨倉都是自己物業,沒有租金壓力,加上自己有興趣,一直堅持,毋須因社會情況轉變就改變立場,跟大隊去國內。面對我自己創立的生意,客人用得滿意,我便很滿足。」
WHY Made In Hong Kong?
什麼是香港製造?
香港以往擅長做低技術、勞工密集的工業,如製衣、塑膠等,並出口到國外,香港第一桶金是來自製造業。
如何繼續香港製造?
自從國內改革開放後大部分廠房都搬上內地,這是社會發展的趨勢,現時即使有廠房遷回香港,也沒有年輕人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