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去「鄺大俠」家已經是兩年前,當時所用喇叭為Wilson的Alexandria,沿用Cello一套西裝前後級,他說客廳剛裝修,在天花加了一些橫樑,以「打散」註波,他說Alexandria的低音更佳。
不過,一如女士給髮型師勸服,留完長頭髮又剪回短髮,「鄺大俠」現今又玩回較細的 Alexia。他說太太見到喇叭不感礙眼最開心,又補充,雖然低音不如以前,但中和高音都好咗,發燒友總有自己的一套,我們偶然一次家訪,當然難以分辨。
不過,這些年來,「大俠」的口味明顯改變了。從前他播放的音量較大,很能表現Wilson 刺激的一面,今天他雖然仍着重動態,但音量明顯收細。他說在合適的音量下聽音樂,每段頻率才會平均,也只有這樣才聽到音樂從靜到大音量的對比,同意。但我得說,一定要配合如「大俠」家居寧靜的環境。
坦白說,按「大俠」今天的音量標準,有點不夠喉,譬如聽Nils Lofgren的現場《Keith Don’t Go》,音壓我覺得太小,結他「粒粒清」之餘,也不應太polite(特別是後段),在中、低音量下聽就少了一點過癮,我在家中聽該曲會推至更高音量。
不過,最令我impressed,是我自己帶去,Fleetwood Mac的《Rumours》 四十周年紀念專輯,其中一支我聽到爛熟的《Dreams》。Stevie Nicks的聲音固然帶點「鼻塞」的迷人,但原來我從來聽不「清楚」,是Mick Fleetwood 和John McVie的節奏組合,在「大俠」的體系,前者的bass drum落點格外入神,John McVie 的低音結他緊緊咬住,他倆超越了作為「準確拍子機」的任務,而是牽引住音樂前進,真百聽(應不止吧!)不厭,至今仍有新發現!可見一套出色重播音響的重要。
我們又聽了Modern Jazz Quartet的黑膠(一張日本版「見本盤」),Wilson播放爵士類音樂是強項,這簡單的四重奏當然難不了,現場的空氣感散到一屋都係,和我自己家中的Wilson Duette比較,同是Wilson的音色,但那種從容不迫的感覺、舒服度,倒是大喇叭才做得到,又或者,要歸功於全系列的Audio Research(包括唱頭放大器)和JR Transrotor唱盤。
聽了──和看了Alexia在「大俠」大廳的擺位,我仍未拿得準該去馬Alexia還是較細,「新口味」 的Yvette,我有信心這兩對喇叭在搞得好的情況下都可以聽過世,但多一點潛得較深的低音,又或者attack,值不值得呢?那永遠是發燒友to-be-or-not-to-be的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