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一條消息聲稱,西班牙球迷看球時喜歡喝啤酒吃土豆餅。這是真的嗎?我倒是湊巧知道,葡萄牙波爾圖的足球迷在看球日喜歡吃一種高熱量美食──Francesinha。
Francesinha發音大致為弗蘭賽西娜,原文的意思是「法國小女孩」,是上世紀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對於法國的一種速食三明治「男士零嚼」(Croque-Monsieur)升級改造的結果。在歐亞大陸上,任何一種食品只要越往南方走就會變得越美味,這一規則看來同樣適用於三明治。相比英式三明治,Croque-Monsieur多了一道精緻環節,用雞蛋、牛奶、胡椒粉和鹽混打成蛋液,讓兩片麵包的外側都蘸上這種蛋液,中間夾了餡料,在放有黃油的平底鍋內煎烤,使得夾在麵包當中的乳酪融化。早在1910年代巴黎一家咖啡館的菜單上就列有Croque-Monsieur,可見這種法式三明治已有百年身世。更精采的是,普魯斯特《追憶逝水年華》第二卷中也曾提到它,世人熱中於議論小說卷首出現的小甜點「瑪德萊娜」,卻很少探究Croque-Monsieur,是不是說明很多讀者其實只看了一個開頭呢?
據說,一位名叫達尼埃爾.達.席爾瓦(Daniel da Silva)的葡萄牙人曾經移居法國與比利時,1960年代重新回到祖國之後,決意將Croque-Monsieur改造得適合本國人口味,結果引發了葡國人民的激情和靈感,紛紛的自發參與這一款引進速食的優化,最終創出了一款全新風貌的葡式美食Francesinha。
Francesinha的變身相當徹底,夾心食材得到充滿想像力的擴充,最關鍵的是搬用了葡國菜最愛的手段──焗。乳酪不再作為夾餡,而是鋪在麵包片的頂面,入烤箱焗烤。焗好的三明治還要澆上濃稠的調味汁,調味汁最出人意料的一點是兌有啤酒,一般也都帶有番茄醬,至於其他成分,則是各家有各家的高招,密不外傳。據說,波爾圖的餐廳只要供應Francesinha,那麼夾餡一定會自成特色,並且掌握着獨家的澆汁配方,絕不與別人重樣,一盤Francesinha之水準高低,就看其餡料是否精采、調味汁是否美妙。
我和閨友去葡萄牙短遊期間,曾到波爾圖附近的古城布拉加探勝,在城內的「大教堂」附近找餐廳吃午飯,發現各家餐廳的招貼上都力薦Francesinha,惹得我們滿心好奇地叫了一客分食,但見兩層方片麵包當中一層層鋪着火腿、雞蛋、烤肉等多種餡料,不僅量大餡足,而且乳酪與澆汁的濃淡程度非常合適,焗烘的溫度也恰好到位,一點不燙嘴,於是吃起來特舒服,嘴裏的滋味又豐厚又潤和,胃裏暖烘烘的,好像整個身體都獲得了熱量。後來才知道,這一道波爾圖地區特色美食是當地球迷在看球日必吃的食品,要麼在賽前吃,要麼在賽後吃。如今,在這個火熱的世界盃之月,估計他們要隨着國家隊的賽程大吃特吃了。
各國球迷都有自己喜歡的選擇,內地球迷到目前為止已經消費了驚人數量的小龍蝦,因此,真該在世界盃期間同時推出一個萬國球迷美食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