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科技大時代 電器被賦予生命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未來科技大時代 電器被賦予生命

備有人工智能技術的吸塵機械人上方鏡頭可拍攝全景影像,平均每分鐘可清潔0.6平方米。
Dyson新加坡科技中心設有超過八個實驗室,圖中環境實驗室測試員正利用風筒測試對亞洲女士髮質的效果。
聲學實驗室測試人類最舒適的聲量,令品牌風筒比一般風筒寧靜75%。
James Dyson(左)向易華仁展示風筒威力

英國電器巨擘Dyson投資3.3億英鎊(折合約32億港元)成立的新加坡科技中心剛開幕,向外展示當傳統電器被加入人工智能、機械人技術和人臉識別功能之後,變得極為人性化,逼使人們驚覺並趕上未來科技大時代。Dyson創辦人James Dyson揚言:「我們正開發智能技術,未來產品將會預測和知道你想要什麼,在你甚至未行動之前,這種『機器學習』是我們未來的核心。我們正在尋找最聰明的人,因此我們選擇新加坡。」

人性化電器

位於新加坡科學園的Dyson科技中心面積達3800平方米,設有聲學、流體動力學、環境、未來設計、軟件等至少八個實驗室。Dyson透露在新加坡聘請的一千一百人中,包括三百五十位工程師和科學家,其中兩成人才用於改良原有產品,其餘八成正開發新產品,每年全球同時進行多達六十八項產品計劃,今年將有約廿三項產品推出市面,其中四款是在新加坡生產。

現場所見,新加坡科技中心正集中火力改良Supersonic風筒和360 Eye吸塵機械人。James Dyson表示公司於十年前打進新加坡開設廠房,其任務是要製造世上最快速的數碼電動摩打。「因為新加坡是世上少有的其中一個國家同時擁有技術、供應鏈和人才去製造如此複雜的摩打。」公司使用了四年時間研發用於風筒的摩打Dyson V9,並在聲學實驗室測試人類最舒適的聲量,令品牌風筒比一般風筒寧靜75%,流體動力學實驗室內測試風筒的風速與流動,在環境實驗室測試風筒對不同髮質的作用。

而新推出的吸塵機械人可自行拍攝室內全景影像,組織出一幅室內平面圖,人們可隨時用手機得知機械人打掃的進度,機械人自動分析哪裏需要和未被清潔。Dyson新加坡首席營運官Jim Rowan續指市面的吸塵機都是以感應器分辨距離,如感應到前方有家具就會煞停,卻令室內角落未被清理,吸塵機械人卻解決了這個問題,甚至可鑽進牀底清潔。

公司又首次披露正進行人臉和聲音辨識系統研發過程,用家走到電器面前,電器將自動啟動人臉辨識,與用家對話並開啟電源。用家以一句“I’m leaving”即可關閉電源,日後智能家居發展將不止於將電器連接到手機。

棄中港選星馬

Jim Rowan透露公司發展亞洲市場之初曾考慮在中國與香港市場,抑或是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市場作為研發重心,但最終選擇了後者。「新加坡政府在科技推動上做得好好,包括推動金融科技抑或培訓工程人才,而且新加坡中產階級增加、人們對健康愈加重視,都反映新加坡正朝正確方向發展。」

而今次在新加坡擴大投資,更是看準當地優秀工程人才,「馬來西亞生產成本有時會比中國更便宜,但成本並不是重點。今次選擇在新加坡興建科技中心的首要考慮因素是在該地有沒有發展基礎。公司在十年前打進新加坡市場,發現這裏除了有優秀工程師外,亦有不少國際科技公司在此設立科技中心,因此可帶來協同效應。」

新加坡貿易和工業部長易華仁(S. Iswaran) 指出Dyson新中心與先進製造團隊,將創造額外一百九十個就業機會。他表示新加坡是以創新主導的經濟,單計去年新加坡各所大學共有逾六千七百名計算、工程和科學領域的學士畢業生。

(部分圖片由Dyson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