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喜歡舊。例如到舊墟尋寶,或是於歷史尋真。
西貢舊墟,自有一種舊韻味,墟巿小巷如蜿蜒曲折的迷宮,有古廟與土地祠,亮着旋轉燈的髮廊、士多雜貨舖,老茶檔,又有咖啡店、工藝手作舖,舊中有新,最近開了一家新的獨立書店——「神話書店」,以歷史書籍為主。
在西貢開書店是緣份
書店作風低調,玻璃趟門後掩着一大幅米色布簾,路過興許不知是書店。店主Stephanie笑言自己是「佛系」經營,讀者只要看到店內亮着燈,有燈就有人,便可進店,也相當歡迎和她談書。低調的她不願上鏡,但當聊起讀書,她便興致盎然,「我很喜歡讀書呢,不過其實從沒想過要開書店。」她說。
她決定開這間書店,可以說是一種緣份。原是上班族的她,自覺辦公室工作不適合自己,壓力太大,終日心裏愁苦,於是她想做自己喜歡的事,就是重拾書本,自學歷史,甚至做好閱讀筆記。後來她決定辭職,思考未來去向,因緣際會下有現址舖位,並得到丈夫鼓勵,試着把興趣變事業,像是開書店,或收二手書。最初她都反對,她解釋:「某程度上在香港開書店都是很高風險的事,很多書店都難做。」
直到二◯一九年,她開始投入地區事務,識到好多街坊。其中一個開書店的契機,是有街坊介紹了一位收集大批二手書的人,原來正是二◯一五年結業的西貢二手英文書店「悠閒書坊」的店主。Stephanie指:「書坊結業後,老闆留了很多舊書在西貢的朋友村屋,希望有日可重開書店。現在我收到這批二手書,他們還賣了以前的舊書架給我,也令我決心開書店,覺得都幾有緣份去做。」還有彩繪玻璃,竹製屏風,不少古董傢具,都是西貢街坊合力幫忙收集,「都是街坊有份出力成就這件事,好感動!感覺可以凝聚到一班人,在地區繼續做,有好強的連繫。那段無業的日子,我多了時間在西貢流連。也和理念一致的店舖相熟,好像整個環境推動我開書店。二◯一九年令很多人改變,對我的改變就是開書店,對西貢感情也更深了。」
歷史的可貴,在於多種解讀
神話書店主打歷史書,也有文學、哲學,以及一些流行讀物。取名「神話」,意在尋找與打破。Stephanie曾寫下一段簡介,其中提到:「尋回『神話』正是重拾人類對大自然的敬畏、對未知的謙虛。『神話』卻也在現今被刻意解讀成一套打造民族共同體的意識形態,因此書店亦希望普及歷史閱讀,打破被定義的歷史神話。」
Stephanie讀文學,也讀社科,但都不及她對歷史的愛。「當你看新聞時,會發現一些政權的論述,好多事都『自古以來』,又或者一個世界的大格局,例如阿富汗為何演變至此,中東打仗多年。平時看新聞就是告訴你這刻發生的事,但有沒有人會深究原因呢?其實全部可以在歷史裏找到答案。當我開始讀歷史,就覺得很有趣。」
她最初讀中國歷史,源於以前求學時期的質疑,「接受的教育,如近代史,在敍述事件都有意識形態,好像永遠只有一個原因。」後來她自己鑽研歷史書,彷彿解答了很多疑問,原來事情並非如此簡單片面,而是看到整個背景脈絡,「例如鴉片戰爭,不只是英國和大清的事,是有整個世界格局,連到東南亞、歐洲。如今我們叫大歷史,是一個大格局。原來以前學的東西很片面,但看闊一點,很多事都可以有不同解讀,當然我不覺得那套一定是錯,都不敢說這本書的解讀一定對,但最可貴是你可以允許有多種解讀。」
歷史,既是不爭的事實,也可以是各家的解讀。她認為,讀史書,是提供史料、證據,學者判斷,自己再尋找哪本書是合情合理,可以說服到人。「不斷讀,當你愈知道得多,平時看新聞一些愚民的說話,你一聽就知有問題,是很刻意去運用歷史事件去製造共同體的假象,例如民族主義。」
再思何謂「自古以來」
Stephanie認為讀書是有進程的,而讀歷史不是要很高的門檻,所以兼備深淺程度的書籍。在入口處特別闢出「歷史入門小角落」,由不同主題切入大歷史,譬如疾病,氣候,戰略,或地理角度出發,了解大歷史。這是她自學歷史的經驗之談:「我讀書是循序漸進,先入門,知道大格局,再去讀你想深入的時代。否則沒有基礎的話,好易喪失興趣。其實讀歷史不必死記爛背,有興趣一直讀下去就會自然記得。」
歷史既博且深,因此Stephanie在書架上設計出不同分類專題,如重要的時期或者主題,以中國史為例,她發現近年很多書關於新清史的論述,「大多涉及疆土問題,即『自古以來』的問題,我就揀了一些專講疆土議題的書,譬如新疆、蒙古,東北等等。另外,都想討論民族問題,現在這麼多地方有民族之間的仇恨,那麼民族是如何形成?這牽涉民族國家的建立。」
店內還有「本土議題」、「近代史多角度」、「歐洲的起源」、「未完的一戰!當今世界格局的形成」等等不同分類。說到歐洲史,她則比較喜歡中世紀,至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她覺得一路讀下來很有趣,也因為讀歷史是溯流追源,她解釋各種前因後果時,說話更是連續不斷:「譬如啟蒙,會在歐洲發生?又例如『國家』的概念,如果你沒讀歷史,可能會覺得預設就有國家,但以前不是,有的是很多民族被一個大帝國統治,或者分為很多城邦,但之間的權力不是大一統,所以中世紀歐洲的多元性是很強的。」
凡走過必留痕
書店的屏風上,張貼着一對手寫對聯:「一頁尚存 讀書到底」。Stephanie認為,最重要還是讓大家重拾閱讀興趣,「不要靠網絡餵食資訊的習慣,往往會令人失去好奇心。咁好弊,沒有好奇心,以後別人說什麼你便信,好恐怖,尤其刻意灌輸的意識形態,你會毫無疑問地接受。當你愈讀書,其實你愈發現自己無知。」像她這樣讀卷無數的書迷,都發現自己有很多不足,「所以更加會去找答案。」
她坦言,歷史的意義因人而異,對她而言,另一層意義是看事物的視線變闊了,「譬如現今的局面,我會想,我們現在是處於一個點。當然歷史不會完全不變地重覆,但我總希望有一些位是看到變化的脈絡,好過集中現時這一點發生的事。我們經歷過的,好多其他國家或民族都經歷過,他們怎樣蛻變,可能變差,也可能變好,但可以令我跳出現實困境,去思考多一點。」
「所以讀歷史是我的慰藉。近年身邊人都不開心,很洩氣,我嘗試分享一些歷史,可能有些事是避不過,必然發生,但如果看闊些,看遠些,可能對將來會有不同想法。或者不說太遠的將來,至少現在這一刻,不會覺得自己做的事是沒用或浪費,或者會冇咗,我覺得凡走過必留痕,歷史都是不同人聚集,大家做了一些事,一路演變下去。」
神話書店
西貢大街17號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