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讀《通勝》,其實是在讀「預言書」。這本智慧寶典,由歷代天文官推算測天,撰寫曆書演變而成,盡錄星宿五行,方位吉凶等事項。從春牛圖可算天氣雨水,從地母經可知社會景氣,推算運程之餘,還傳授各種生活處世之道。古人視之為金科玉律,不論紅事白事搬屋搬廠,連沐浴、大掃除(掃舍宇)、入職(赴任)也要擇良辰吉日,求個心安,足見其迷信程度,也證明了《通勝》是家戶必備的工具書。
甚少占星命理,但尤愛古物,日前在紙紮舖買《通勝》,老闆娘一臉驚訝,說很少年輕人會查通勝。她介紹,《通勝》共有數個版本,從最薄身的「福祿壽全」,到厚如字典的金裝「包羅萬有」,豐儉由人。常說「一本通書睇到老」,其實不然。內容雖萬變不離其宗,但天干地支、節氣位置、吉凶不同,需每年重新編修。書的設計也與時並進,從前為中式古書裝幀,線裝油墨報紙,現在已變為膠裝小說紙。記者購入一本香港出版的「永經堂」,書度為長方形,剛好是一個手掌般闊,書脊繫上紅繩,方便掛起。
首次拜讀《通勝》,圖文千奇百趣,猶如玩解碼遊戲。例如,貌似蜘蛛網的方位圖,原來順從「天南地北」,與人們慣用的「上北下南」指南針方向不同;患病時翻查小畚符,可知沖犯邪靈的身分方位、外型特徵,以及化解方法,即「查日腳」的傳統智慧。內頁細說吉辰、宜忌之事、胎神位等,方格內盡是密密麻麻的字,字距字體不一,時闊時窄,若套用到現代的書籍雜誌,出版或成問題。這是因為當時還未有設計系統,純粹以最少的字詞和兩頁空間,鋪滿該月最多的資訊,教人趨吉避凶。
沒有整齊格式,反而保留手工感,更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編者甚至會每年人手剪出組件,拼貼成首頁的春牛圖,以春牛、牧童、日照、禾代表天氣,內有乾坤。春牛以前是粗壯的水牛,現為健美的黃牛,高四尺長八尺,代表四季八節,尾長一尺兩寸,意指十二個時辰。牽牛牧童叫「芒神」,高三尺六寸五分,象徵一年三百六十五日,站的位置反映立春時間。今年,牧童站在牛的前方,代表立春較早;人牛並排,意指立春在正月初一的前後五日;若站在牛尾,即初十後才立春。衣著及年紀,也可透視當年天氣,穿鞋又戴帽,即旱季加炎熱。
圖的下方為地母經,過去兩年的地母經,被很多人形容為「神預言」。二〇一九年(己亥年)的「人民多橫起」,令人不期然聯想到反送中運動,而二〇二〇年(庚子年)的「人民多暴卒」,恰如描述肺炎疫情之哀。那麼,二〇二一年,牛年將至,又寫了什麼?
太歲辛丑年,疾病稍紛紛。
吳越桑麻好,荊楚米麥臻。
春夏均甘雨,秋冬得十分。
桑葉樹頭秀,蠶姑自歡欣。
人民漸蘇息,六畜瘴逡巡。辛丑牛為首,高低甚可憐。
人民留一半,快活好桑田。
「疾病稍紛紛」、「人民漸蘇息」、「人民留一半」⋯⋯睇天做人,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