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黃家正
熱門文章
黃家正
正一大師
ADVERTISEMENT

黃家正專欄:聽說

09.04.2018

傍晚之後要盡快吃飯,八點鐘準時入場,不要浪費了門票。

入場人數尚可,在香港喜歡聽音樂的人也其實頗多,質素甚高,平均年齡較外國年輕,好現象。今天沒有相約朋友一起聽樂,但自然的中場邊會遇到其他朋友。理性客觀的討論非常有趣,最怕一些自以為比別人高尚的,看見他們要盡快溜走,避免要虛假寒暄。

我坐在座椅上翻看場刊,大部分節目我也懂得,未聽過的節目除非十分有趣,我未必有心情仔細讀看,反而沒有什麼期望地聆聽,可能會更有意思,更純粹。而且聽音樂之前我想鬆一鬆腦袋。

觀眾場燈漸暗,台上側門打開,今晚的主角緩緩走到台中。輕慢的,內斂而成熟的,不作狀,不用力的,我特別喜愛。最怕那些恨不得把自己變成一個馬戲團的娛樂手,那個既定的笑容,配上誇張的手勢,我們觀眾是他想像中那麼膚淺嗎?他現在就是我一個朋友,上到台上,準備跟我分享。好,我準備好了。

他不心急,我看到他在跟自己溝通,我當然可以給他時間。因為我付出了的費用,今晚的時間,全都是他的。全廳也準備好了,他也差不多了,深呼吸,舉手,音樂開始了。

我聽到說話。音樂在說話。演奏家在說話。已逝的作曲家在說話。我和觀眾們在聽。聽見了便是在對話。不說話的演奏家令不到觀眾們在聽,聽不到的觀眾們不能對話。說話是主動性的,有目標的,但不是強迫性的。就像一個好的說故事者一樣,他說的故事讓你着迷,就算你不再聽他的故事,你也在聽她的說話。

我着迷了。不知不覺的,我着魔了。我忘記了歌曲的意義,但我聽到了歌曲的神秘蹤迹,把我的思念停留在這一刻的音樂廳裏。

是那個音色嗎?是那個樂句的處理嗎?是演奏家的性格嗎?是作曲家的偉大嗎?是因為那在空間裏的氣氛嗎?

不對不對。全部也不是。我記得的,只有時間。

我付出了金錢,一個晚上,得到了那永恆的時間。

(隔周刊出)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