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廚路不通, 餘禍無窮。
「廚餘」兩個字,從誕生的第一天起,就透着說不盡的荒誕感。明明是食物,竟然變成垃圾,明明是暴殄,偏偏還用了一個「年年有餘」的「餘」字。更荒誕的是,政府處理廚餘政策,至今好幾年,幾乎無處不碰壁:屋苑廚餘機被棄置,廚餘廠被揭發把廚餘送往堆填區,即將落成的小蠔灣廚餘廠造價更由近5億飆升至近16億。廚餘廠再大,似乎也解決不了基本問題:收集廚餘的配套足夠嗎?惜食的教育足夠嗎?利用廚餘製造的肥料,是否能找到安身立命之所?
全世界9億人身處饑荒,香港120萬人活於貧窮線下,而香港的垃圾卻有三分一是食物。香港的廚餘總量冠絕亞洲,廚餘處理偏偏落後於人。廚餘,廚餘,究竟什麼是有餘,什麼是不足?不足的大抵不是政策,而是反省;多餘的大抵不是食物,而是虛妄和貪念。
(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