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不少小學生和家長的夢魘。
香港小學生由小一下學期開始學習「寫文章」。
現在的課程編排是,預期小人兒們在幼稚園已充份學會一定分量的單字和詞語;六歲、 踏入小學的一刻,就開始學造句;小一下學期開始,就要在協助下,寫出四大原素:時、地、人、事;然後到小二、 小三、 小四,就會學習寫更多的文體,有看圖作文、 寓言創作、便條、 人物描寫、 日記、 遊記⋯⋯等等。
對於教導中文作文,我一直非常苦惱,多年來的苦惱來源包括:唔識寫字、詞彙貧乏、文句不通、以及毫無邏輯。
記得有一次,大兒子考試時被要求寫「日記一則」,記述一次受傷的經歷。文章上半部還可以:有時間、地點、 人物、事件源起;當中也有適當的對話令文章更豐富,但結尾的一段卻是:「一個月之後,我手的傷就慢慢的痊癒了。」老師寫了一句評語,「日記是要寫當天的事的!」我看到派了回來的試卷後就大笑了半天。
話說回來,由於我一直認為學校的作文題目是超乎小學生的語文能力,所以每次跟作文都「相當勞氣」。日常做作文功課時,對於小朋友的用詞、文法都給予頗多意見甚至批評,然後小朋友的作文就像是被「捉著手」逐句寫。到預備測驗或考試時,為保不失,我不時叫他背了一些重要句子,在測考時「運用」出來。
結果,小朋友每次有作文功課就大叫頭痛,既想媽媽陪伴、 但又很抗拒媽媽的責罵。每次做作文功課或溫習測默時,心情都非常糾結,如是者經歷了三個年頭和六個學期。
直到最近一次測驗。
大兒子今年小四,由於弟弟剛升上小一,需要媽媽多點的陪伴。我第一次放手讓哥哥自己完成作文功課,完整地完成後才給我過目,而不是如小時候一般, 每字每句都要我同意才寫下。
結果,寫出來的文章,當然有不通順的地方,但由於已全份寫好,我也不想作大改動,只是改了些錯別字或加了點連接詞。結果,出來成績不算差,而更令人驚喜的是,由於他在做功課時已嘗試過自己思考和創作,最近一次作文考試成績也不錯,好像有點「開竅」的感覺。
或許,小朋友就是需要試著自己去完成一件事情,才能逐步建立信心。而這條路上,媽媽也要學習放手,讓小朋友親自觸摸和探索無垠的宇宙。看到不順眼時,媽媽也要學習忍口。或許,這樣孩子們能更快掌握到竅門,自信地走上自己的創作之路。而即使他們的文字不完美,但最少,他們能夠享受創作的過程,也是一件值得快樂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