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初,有投資者予蘋果發了一封信,聲言蘋果公司要對於孩子的影響負責,不要讓手機令他們上癮。
讀到這段新聞,我想大部分人都會抱住skeptical的態度──怎麼?又是那種說了等於沒說的話。全世界的「低頭族」不都是自作自受?怎怪得蘋果? 三星、LG或其他手機生產商沒有責任嗎?再者,Facebook、WhatsApp、Snapchat、Instagram這些服務供應商也不是責無旁貸?看到這段新聞,一般人都會這樣想。甚至懷疑,這是蘋果投資者「小罵大幫忙」的形象工程。
不過,如果你認真細讀這封公開信的全文(https://thinkdifferentlyaboutkids.com/),相信會看到發信人的誠意,他們對於手機(科技)對孩子的影響,是認真關注的。署名的為機構投資者JANA Partners LLC和California State Teachers’ Retirement System,他們持有20億美元的蘋果財務權益,自然有說話的權利。
文中引述了多個研究報告,說明「個人科技」對學生的不良影響,好像學習不能專注、情感上欠缺自信、少了面對面的社交生活、課餘學生都是「一人一機」,自我沉醉。有報告又指出年輕人玩手機愈頻,自殺率相對會提高,更不用說抑鬱和焦慮等較輕微的精神疾病。諷刺地,social media,正妨害了這些孩子的正常社交!
蘋果投資者提出這番言論,雖不能說有很大新意,但至少在追尋金錢回報的同時, 說明蘋果──作為全球市值最大的企業──好應該負起道德責任,由我做起,為何蘋果?因為蘋果。
這封公開信所針對的是「孩子」,kids,正因為成年人應有自己的獨立思考,你要吸煙、賭錢、開快車、沉溺玩手機,沒有誰阻止得你,但孩子就不一樣,如果電影分三級制、飲(售)酒有年齡限制,那麼手機商也應該做點事,一如他們所關注生產對環境污染問題、以至勞工權益。
蘋果可以做什麼?有人提議提醒的監控軟件是可為的,好像iPhone上的Activity,監控軟件可以告訴用戶一天花了多少時間看郵件、上面書、玩WhatsApp,時間、記憶體容量都是指標。手機亦可設有時間限制,譬如一日用一小時便不能再開動,正如孩子只有固定看電視的時間。讓家長更易於明白孩子是如何使用手機。
一齊想想,do somet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