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防禦 拯救生態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海上防禦 拯救生態

21.11.2016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TetraPOT的模型顯示,把傳統四足形消波塊設計成中空,當中放入紅樹林樹苗,把人工結合自然,塑造新的「海上防禦共生關係」。
從草稿看得出,TetraPOT空心設計有助減低製作成本。
樹苗被鞏固在頂部,不會被海浪沖走。
李盛弘是工業設計師兼機電工程師,他認為這背景令他看事物更見微知著。

沿海國家的漫長海岸線是旅遊及生態資源,不過在城市發展之下,人工防波堤早已替代柔和的海沙,人與自然的連結暗暗被割裂,亦影響生態平衡,出手營救的不一定是生態專家,設計師也能出力,以小見大,憑藉重新設計防波堤,獲得多個國際獎項。

紅樹林消失

「以前我與朋友到墾丁旅行,那時海岸線很美麗,怎料近年重臨舊地,岸邊一隻隻機械怪手在掘沙泥,沙灘變得坑坑窪窪醜得很,堆滿四足消波塊,失去原本美景,還有噪音污染,空氣滿是灰塵。」現正在上海工作的台灣設計師李盛弘(Gary)回想道。

他指出,世界上大多數消波塊製造商依賴台灣專利,由於堆砌防波堤的消波塊成分是水泥,為了節省運輸成本,工廠普遍都設在海岸邊,從岸邊直接掘出沙泥後,倒模灌漿製成兩立方米的巨大消波塊,而政府為防水土流失,又會在海邊放置消波塊,但由於水泥始終會被海浪侵蝕,防波力大降,需要定期修護,「整個循環吃力不討好,愚蠢得很。」他悻悻然道。除了生態影響,以往設計也容易引致傷亡,「由於消波塊會令水底出現亂流和暗湧,以往就有人因為如此,出海游泳時發生意外。」儘管大自然本來就有一套防波堤──紅樹林,可惜由於近二十年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加上人工破壞,全世界已有超過三分一的紅樹林消失。

鞏固防波堤

Gary從人們見慣見熟的物事中發現問題,三年前開始,他利用公餘時間與團隊研究,透過改變消波塊的設計解決問題。他所設計的消波塊名為”TetraPOT”,形狀沒有太大改變,只是把它改為部分空心設計,四周開了三個孔洞,然後在當中放置紅樹林樹苗。把消波塊如常堆放海岸邊,潮漲時,海水會透過孔洞湧入其中,潮退時海水退出消波塊,久而久之,樹苗會在裏頭生根長大,擴展開來的根部會互相牽連,鞏固整列防波堤;樹苗長高後會遮蓋水泥外觀,讓海岸重現一片綠色;更重要的是,粗糙的水泥表面有助海藻依附生長,紅樹林的濕地生態也能吸引多種動植物來到,重現生物多樣化。

他本身是工業設計師與電機工程師,並非生態專家,於是諮詢研究防波堤多年的母校成功大學前校長,進一步研究水面與水底生態平衡,水泥比例、海水鹽分、水泥表面粗糙度、紅樹種子等,每一項都要模擬計算。「每個國家的紅樹林品種也不一樣,需要挑選適合的紅樹種子,東京、台灣、香港等沿海城市都可以用得着這設計,比起以往設計成本較低,不用特別打理又可續生態,一勞永逸。」

其設計得到國際設計界認同,今年先後獲得2016美國IDEA環境類金獎、紅點設計環境類大獎、星火國際設計大獎,最近更晉身戴森設計大獎(James Dyson Awards)全球前二十名。已有歐洲珊瑚礁保育公司有意找他合作,不過海岸工程往往涉及城市規劃,他最希望是能改變政府管理海岸的模式,不只着重短期效果,而是放眼長遠社會議題。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