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字】字裏、巷間的港風美學:北魏真書體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香港字】字裏、巷間的港風美學:北魏真書體

09.11.2024
黃家邦、部份圖片由北魏真書體團隊提供
灣仔美華大廈外牆保留了多款手寫招牌字體。圖中所見「種髮院」幾字所用的,正是北魏體。

近年「港風」吹得起勁,不時看見遊客以霓虹招牌作背景興奮打卡,世界各地的港式茶餐廳也愈開愈多。神乎其技地,只要利用類似字體,就能大抵模擬出「港風」質感。字體,彷彿有種魔力。

香港街上風格各異卻自成派系的醒目招牌,一路都是我們別注的風景。其中一種最常見的香港招牌字體,叫「北魏」。字體設計師陳濬人(Adonian)自二〇一一年起研究北魏字體風格十餘年,兩年前以香港所見的北魏字體作為藍本創作電腦字體「北魏真書體」,在台灣集資平台獲得逾一百九十萬港元的眾籌金額支持。今年,「北魏真書體」終於釋出了它的第一個試用版本。

當霓虹熄了,我們能留下甚麼?

灣仔美華大廈外牆保留了多款手寫招牌字體。圖中所見「種髮院」幾字所用的,正是北魏體。
灣仔美華大廈外牆保留了多款手寫招牌字體。圖中所見「種髮院」幾字所用的,正是北魏體。

香港北魏真書的前世今生

「北魏真書」這個名字你未必聽過,但對它的字型風格,你肯定不會感到陌生,它存在於我們較熟悉的隸書和楷書之間。Adonian指,對於「真書」的定義,並沒有一個公認的共識。他自己則主張稱隸書演變成楷書中間的過渡時期之為「真書」,因為「北魏真書」兼有二者的成份和特色。「北魏」最初的原型來自魏碑,但魏碑的字體亦有多種風格。香港招牌常用的北魏,則靠近清代趙之謙版本的演繹。其時興仿摹魏碑字體,多追求模仿碑刻時的銳利感覺。趙則是少數認為字體演繹要有變化的書法家:「趙之謙是一個好artistic的人。他有很多嘗試,比如用很幾何的形狀去把字印出來。說的是百多年前,他已能實踐這種很graphical的做法。趙之謙給了(北魏)一個很破格的演繹。」

見於魏碑經典「龍門十二品」。
見於魏碑經典「龍門十二品」。
「北魏真書體」字體設計師陳濬人(Adonian)
「北魏真書體」字體設計師陳濬人(Adonian)

清末民初,香港招牌書法家區建公等人從廣州等地南下來港,亦愛趙之書法,並在書寫香港招牌時保留和延續了他的風格。但香港招牌上的字體,與趙之謙的演繹又已有不同。Adonian稱北魏體在香港的變奏為「香港北魏真書」:「書法很有趣的是,就算是臨摹前人的風格,毛筆是軟的,你當中一定會有你自己的演繹。就好像趙之謙演繹魏碑會有不同,區建公他們演繹趙之謙又會有不同,大家都有自己的風格。」

招牌書法家區建公的著名作品「好到底麵家」。(網上圖片)
招牌書法家區建公的著名作品「好到底麵家」。(網上圖片)

Adonian的電腦字體「北魏真書體」也是一種演繹。他「運筆」的重點並不在還原,而在於從演繹中注入屬於這個世代的動力,使字體真正鮮活起來:「我心裏面比較著重現代化那部分。」「Research不是太難,演繹的那部份最難。演繹完還要可以用到,是很難。我一直覺得這是延續文化最重要的部分。我們喜歡日本的文化,是因為它們很懂得去承傳他們自己的傳統。很多日本文化其實都是來自中國文化,而他們(日本人)就是很擅長做演繹的部份。我是想學日本人的這個精神。」

Adonian的電腦字體「北魏真書體」延續了香港北魏的特色,目的在重新演繹其神髓。
Adonian的電腦字體「北魏真書體」延續了香港北魏的特色,目的在重新演繹其神髓。

被問到北魏真書在香港應用為招牌字體的原因,Adonian認為是基於香港北魏的鮮明風格,「北魏真書體」集資的成功概亦歸功於此:「你可以幻想social media是一條很擠迫的街道,有很多文字、招牌、logo和字體想去捕捉大家的注意。(字體)應用在招牌,其實就像我們現在應用在social media一樣。在當時,作為招牌想要捕捉行人的注意,香港北魏的風格是很鮮明的。一些比較幼的楷書,也就是傳統楷書,你未必第一時間就會被它吸引。相比之下,香港北魏在一個城市環境裏面就很受注目。」

圖中「明苑」二字為香港北魏,與由一般電腦字體製作的現代招牌相比,更見其鮮明風格。
圖中「明苑」二字為香港北魏,與由一般電腦字體製作的現代招牌相比,更見其鮮明風格。

說到有強行懷舊之嫌的「港風」潮流,Adonian認為刻意「做舊」有時是一種不合時宜:「我不喜歡懷舊的東西,尤其看到現在的那些冰室,我是很討厭懷舊。」他所討厭的懷舊,是抱殘守缺,過份崇古而未能從舊設計煥發出現代美學意義的做法:「懷舊是要去懷緬,繼而懂得去欣賞。很多舊東西都是垃圾,我們要懂得去尋找當中的精髓和新的意義。找出來之後,就要看在當代社會可以怎樣去用。雖然這樣說有點自大,但我覺得『北魏真書體』是字體(懷舊)的一個示範。」,「很多建築、服裝、產品設計、顏色,都可以有這種做法:去研究過往的東西,再演繹成為新的東西。日本最強的就是這種做法,建築可以從舊的日本建築,演繹出新的建築,服裝就更不用説。我覺得香港很缺乏這一部分的努力。」

「北魏真書體」育成之路 慢慢來 比較快

Adonian大學時已對中文字體設計有興趣,最初並不知道街頭招牌上的字體風格叫「北魏」。只覺得好特別,就試著去描摹:「我那時連做法都不懂,直接拍一張招牌的照片,就在上面描。做一次就知,一定不能這樣去做。」不能直接上手,只好還原基本步。Adonian的「香港北魏真書」研究至今已歷時十餘年,從開始研究香港北魏,到出版香港北魏的研究及字體設計結集《香港北魏真書》花了六年。出書到「北魏真書體」beta版發佈的今日,又是另一個六年。

香港北魏研究及字體設計結集《香港北魏真書》,陳濬人、徐巧詩著。
香港北魏研究及字體設計結集《香港北魏真書》,陳濬人、徐巧詩著。

相較於一般字體設計專案所耗費的時間,「北魏真書體」的育成之路走得漫長,卻是一步一腳印:「其實是有個進程的。由十幾年前開始,最初想做一個書法招牌地圖,所以才逐個區影。我影的方法真的是像scan那樣去影,整條街盡量影。最後我沒有做到地圖,但影了很多相。原因是那時開始做訪問,感覺多了人留意,也開始有其他人做(書法招牌地圖),那我覺得有人做就不再需要我去做。我一直都想做後面現代化那個部分。」在走訪街頭影招牌的同時,Adonian也去了學書法:「我不是為了做書法家,我是想打好根基。因為造字,其實最好是要知道所有(和字相關)的脈絡,你才知道怎樣去演繹,我做事比較喜歡逐步逐步。我經常覺得逐步逐步是最快的方法,快過走捷徑。如果直接造字,做得不好,還是要丟棄再做。」

走過的路自然都算數。Adonian當年影過的招牌,在「北魏真書體」面世前慢慢逐漸消失,那些相片最後成為了他字體設計時的獨家archive,亦組成了《香港北魏真書》一書:「最終目的都是造字,但是我知道件事有很多個階段。一就是我自己需要多點參考的material,二就是我要讓更多人知道這樣東西(香港北魏),出書就是要讓更多人知道。如果就這樣推出字體,大家唔知頭唔知路,都不會識欣賞。」

「我經常覺得,愈難的東西就愈有價值去做。雖然好痛苦,會不斷懷疑自己為甚麼要做這件事,但我覺得也是一個好好的鍛煉。所有耐看的作品都用了好長的時間去做,那種吸引力是要用很久去琢磨。」

被問到還記得第一組造的字是那些?Adonian說是香港,然後才是能在一個字中最大程度地囊括和表現所有筆劃類型的永、東等字(也是中文書法及字體設計常作為範例的一些字)。至於Adonian自己中文名中的「濬」字,他笑言:「未做過自己個名,因為好難做。」原來他也有知難而退的時候。

一撇一捺 當思來處不易

被問到字體以甚麼審美標準來製作,Adonian指造「北魏真書體」的美學考量離不開作為電腦字體的特性:「我做這套字一定是為了切合現代人的閱讀習慣,九成都是透過電子屏幕(讀到這種字體)。字印出來無論如何都會化開少少,而電子屏幕是sharp過印出來很多,所以(電腦字體)要做到乾淨俐落。」

Adonian會將字庫列印出來,便於審視整體字型效果,並在紙上標記,不斷地微調和「裝字」。
Adonian會將字庫列印出來,便於審視整體字型效果,並在紙上標記,不斷地微調和「裝字」。

雕琢一個電腦字體,所花之力不亞於刻碑,也不是想像中手起刀落那麼快脆。尤其中文字體,不比英文只有基本二十六個字母,每個字、每個筆劃之間的平衡,都需要字體設計師再逐一親手協調。一個字的製作步驟,就「北魏真書體」而言,可以早到從用毛筆描摹開始:「最早的時候會先用毛筆寫一次那個字,讓自己了解筆劃的去向,然後再用鉛筆去sketch,畫一些outline。落實到電腦的時候,我不是(用字體的書法原型)墊在底,而是放圖片在側,大概有個感覺,在電腦再畫一次。」

Adonian描摹字體外型的草圖,旁邊不時附有他對北魏書法的一些觀察。
Adonian描摹字體外型的草圖,旁邊不時附有他對北魏書法的一些觀察。

後來字庫變大,製作出一定數量的筆劃部件後,便可以不用重頭開始去做每一個字。但也不是像「筆畫輸入法」那樣,照樣組裝筆劃部件便完事,還要就每個字本身的構造,重新「裝字」。落實到實際應用,或是多於一個字的批量使用當中,就又需要再作相應的微調。所以是「.final」,「.final」,再「.final」,才終於有了今天的「Beta 1.0」。

本來想為這一部分定小題「十年磨一字」。轉念一想,相比起琢磨成千上萬個筆鋒,十年磨一劍,或許還更易。

「北魏真書體」的筆劃部件庫。
「北魏真書體」的筆劃部件庫。
img_1747

北魏真書究極體?藝術沒有最終章

Beta版發佈啟用後的下一步動作是甚麼,理所當然是update版本以待正式推出。那麼正式推出之後呢?Adonian竟說最理想是像iOS一樣不斷有更新,只是未必有這個心力:「大部份人對於一個作品,都會覺得有完成的一日。做一套字體,就始終會出現一套已經完成的字體,但我並沒有這個想法。一件作品是可以不斷地refine,沒有停止的一日,你看到的永遠只是它整個進程的其中一部分。這個概念是我從盆景中學會的。盆景就是你看到的只不過是它作為植物的其中一個時刻、一個狀態。只要它未死,它一直都在變化。」

「如果你keep住去參與,去用這個字體,每一份參與,每一個人去看,都是一個新的創作。」從Adonian將每一個「北魏真書體」由書法轉化成活字的那一刻,這些字就會一直在不同使用場景中,更多人的生活裏,「活」下去而沒有最終章。「北魏真書體」作為字體的生命力如有旺盛,也是滋養自我們重要的文化圖景——香港招牌。

如此這般,透過字體設計的藝術,我們或能為我地留下些甚麼。

capture
capture-png1
黃家邦、部份圖片由北魏真書體團隊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