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復修師】立體攝影還原舊建築圖則 惟承建商不願採用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古蹟復修師】立體攝影還原舊建築圖則 惟承建商不願採用

Patrick研究3D攝影技術多年,其團隊為建築拍攝過千張照片後,電腦便會自動把影像組合,變成立體圖。

立體攝影打印不是新鮮事,身處吳逸釗(Patrick)的工作室中央,二十三部相機圍繞,每0.1秒便可拍下360度立體影像,並把人像打印成立體人偶,不過別以為立體攝影打印僅此而已,其實還能應用在建築範疇,360度拍攝古蹟外觀,更從中得知圖則,比傳統測量方式準確得多。

運用影像還原立體圖像技術,把終審法院正義女神像打印,連材料質感也看得一清二楚。
運用影像還原立體圖像技術,把終審法院正義女神像打印,連材料質感也看得一清二楚。

香港建築技術步伐滯後

Patrick端出他兩年前製作的終審法院正義女神像,仔細端詳,這比例一比十的正義女神像為中空設計,上面的裙襬石紋清晰可見,這是運用「影像還原立體圖像技術(Photogrammetry)」製成,「我們用了兩部相機,模擬一對眼睛看到的立體影像,走到法院屋頂多角度拍了上千張相,然後以電腦合併為一,之後還能計算出所有比例和尺寸。」Patrick解釋,照片選擇在陰天拍攝,並在一日之內拍完,使照片保持光影一致,拍攝對象表面材質光暗較平衡。

陰天適合3D拍攝,因為光暗較平均。
陰天適合3D拍攝,因為光暗較平均。

Patrick在大學研究3D攝影系統逾十年,數年前加入本地建築師樓梁黃顧建築師(香港)事務所,成立名為Paralab的研究室,從事古蹟研究工作,儘管此技術已成熟,而且與傳統測量圖則的花費相若,可是本地承建商仍不願採用,「香港建築的步伐比外國慢很多,因為承建商之前沒做過,而業主沒要求的話便不願嘗試。」他無奈道,而且更試過不只一次有承建商籍口急於使用其服務,後來卻「走數」,變相白忙一場。

傳統人手操作易出錯

中空打印模型是為了減少打印時出錯機會,因為一個模型足足要打印十多個小時,而且太重也容易摔破,另一個一比四的正義女神像則放在終審法院內供人參觀。他還曾為藍屋、前粉嶺裁判司署、澳門大三巴、大坑火龍館拍攝製作,原來此技術對古蹟復修很重要。他解釋,傳統而言,如果想得知建築物圖則,會把雷射槍放在一定點,掃描整座建築,憑反射回來的時間,計算出距離和尺寸,不過這樣做只會得到一堆點狀數據,不能知道建築物的顏色和建築材質,另一個方法是用人手測量,手動掃描器逐部分掃描,但人手操作容易出錯,累積偏差很大。

(左圖)Patrick指無論多廣角的鏡頭,拍攝出來始終會因透視問題變形;(右圖)以影像還原立體圖像技術得出的影像卻能解決這問題,亦能根本相片精確計算出建築圖則。
(左圖)Patrick指無論多廣角的鏡頭,拍攝出來始終會因透視問題變形;(右圖)以影像還原立體圖像技術得出的影像卻能解決這問題,亦能根本相片精確計算出建築圖則。

相反,影像還原立體圖像技術不用搭棚就能記錄整個建築物圖則,對業主來說也方便很多,而且準確度更高,「復修古蹟經常要加上『風火水電』喉管,但有時未必有建築圖則,若開始工程前,以這方式拍攝就能得出整個建築的室內結構,可避免鑽穿牆壁才發現影響了另一房間的結構。」

他指出,復修不能只靠師傅手藝,亦需要科學紀錄,若能定期為建築物進行立體拍攝,就可以讓師傅跟足原貌進行工程。而且業主也能定期監測建築物的結構是否安全,「即使是混凝土斜坡,安裝相機定期拍攝就可以監測沉降問題,比現時打風下雨請工人走上斜坡量度安全得多!」

Patrick研究3D攝影技術多年,其團隊為建築拍攝過千張照片後,電腦便會自動把影像組合,變成立體圖。
Patrick研究3D攝影技術多年,其團隊為建築拍攝過千張照片後,電腦便會自動把影像組合,變成立體圖。
Patrick同時為人像、動物製作3D立體打印模型,其攝影工作室內一共有廿三部相機,只需花0.1秒便可360度拍攝。
Patrick同時為人像、動物製作3D立體打印模型,其攝影工作室內一共有廿三部相機,只需花0.1秒便可360度拍攝。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