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之死而復生:台灣李小龍會長 陳宗榮(二)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李小龍之死而復生

李小龍之死而復生:台灣李小龍會長 陳宗榮(二)

28.11.2016
關震海趙賦禧、李小龍會、台灣李小龍會和受訪者
11

諸葛亮、孫悟空與李小龍

「其實李小龍屬於不同年代。」陳宗榮說很多人以為李小龍只有老一輩喜歡,八、九十後的忠實影迷雖不算多,但李小龍是他們小時候的共同回憶。

陳宗榮在小村落成長,小時候見到村民在社區播映畫戲,放映最多的是《精武門》。他個子矮小,經常擠不進去。小學被同學欺凌,晚上回家,電視正重播《唐山大兄》,感覺像為自己出一口氣,從此成為小龍迷。台灣當時流行布袋戲,雜貨店陳列布袋戲木偶公仔,李小龍是與諸葛亮、孫悟空並列的「大人物」,小孩們愛集結在雜貨店,你扮孫悟空,我扮李小龍,自編自導一場李小龍大鬧天宮,好不熱鬧。「當時我最喜歡李小龍的木偶,我當他是偶像,有長輩說李小龍的髮型像諸葛亮的馬桶蓋,小龍的髮型根本不像馬桶蓋!這像罵我家人似的,我憤怒起來,跟他們打作一團。」

李小龍在台灣的熱潮遲來了十年,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台灣本土意識興起,抗拒來自香港的國語片,但隨後很多模仿李小龍的電影傳到台灣,台灣影星何宗道演的《李小龍》,成龍演的《精武門》,洪金寶的《肥龍過江》……紛紛攘攘。陳宗榮說,在他小學時有一輪重映李小龍的電影熱潮,那時才確定這才是「真貨」。

上世紀八十至九十年代,台灣戲院多次重播《精武門》,成為「八十後」的集體回憶。
上世紀八十至九十年代,台灣戲院多次重播《精武門》,成為「八十後」的集體回憶。
李小龍逝世後,出現多個模仿李小龍的電影。洪金寶的《肥龍過江》是最受歡迎的一部。
李小龍逝世後,出現多個模仿李小龍的電影。洪金寶的《肥龍過江》是最受歡迎的一部。
「アチョー」是李小龍打功夫咆哮聲的日文譯音,台灣老一輩懂日語,了 解李小龍有時要透過日本傳來的資料。
「アチョー」是李小龍打功夫咆哮聲的日文譯音,台灣老一輩懂日語,了 解李小龍有時要透過日本傳來的資料。
在上世紀七十至八十年代,功夫片在台灣十分盛行。文具店的玩具有各大功夫影星的畫集,包括李小龍、王羽和陳觀泰。
在上世紀七十至八十年代,功夫片在台灣十分盛行。文具店的玩具有各大功夫影星的畫集,包括李小龍、王羽和陳觀泰。

不再模仿 覺悟要走自己的路

陳宗榮讀高中時學打雙截棍,讀大學時開始對截拳道產生興趣,經常模仿李小龍。模仿技術了得,連電視台都邀請他扮李小龍耍雙截棍亮相。近年他讀了《李小龍:生活的藝術家》一書,對李小龍的看法改變。他發現李小龍不僅談論拳腳功夫,其哲學對他個人來說,影響更大。「今日李小龍已是內化成思想上的影響,是一種信仰。李小龍曾經說,要走自己的路,像流水一樣,隨自己的意識,忠誠地表達自己,我現在很少模仿李小龍,因為我覺得李小龍不想人家只會模仿他。」

陳宗榮認為,過去十年的葉問電影系列,在台灣十分賣座,再掀起功夫熱潮,引起年輕人對李小龍的聯想。「師父如此厲害,徒弟是怎樣的人?」很多八、九十後的「龍迷」近年追尋李小龍的事迹,重看以前香港傳媒對於李小龍的記載,如獲至寶,他們互傳剪報,急切地想還原真實的李小龍,亦慢慢認識到他那年代的人如何看李小龍。陳宗榮坦言,台灣年輕一代生活艱難,沒有餘錢收購李小龍的珍藏品,他與同道人希望未來有能力可舉辦講座,做一個小型的李小龍館,結合台灣的李小龍迷的力量,讓下一代可以看到真正的李小龍,將小龍的思想承傳下去。

編輯推薦
關震海趙賦禧、李小龍會、台灣李小龍會和受訪者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李小龍之死而復生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