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由受精發育到出生共經二百六十六天。這是由一個細胞經過無數分裂形成各器官,需要媽媽全面的保護。胎兒的皮膚、四肢、肺部在成熟前十分脆弱,要有胎水的承托才可以正常生長。如果胎兒在懷孕三十七周以前出生,會被界定為早產。
早產的嚴重程度又再按孕周劃分。如果胎兒在三十四周後出生,問題一般不太大,相反如果在三十四周前出生,可以有嚴重併發症。
很不幸,由於種種原因,約有百分之一的胎兒會在 三十四周前出生。醫生如果擔心胎兒早產,很多時候會建議打強肺針。顧名思義強肺針能促進胎兒肺部發育。原理是以類固醇刺激肺部更早開始分泌足夠的「表面活性劑」(surfactant)。表面活性劑可以降低肺氣泡的表面張力,使肺氣泡可以更輕易膨脹起來。早產 BB 仍未有足夠表面活性劑,肺氣泡就像難吹的氣球,要十分費力才能吹脹。每年全世界有無數胎兒得益於強肺針,但發現強肺針的過程卻是一次意外。
新西蘭人嘉咸爵士(Sir Graham Collingwood Liggins)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研究孕婦生產的生理學(Labor Physiology),在一次動物實驗中原想用類固醇來為羊 BB 引產。原本預計羊BB如此早產出生應難以存活,但羊BB早產出生後卻意外地能自己呼吸及生存。此事嘉咸爵士大為不解,及後發現使用了類固醇後,能使肺氣泡膨脹。後續的研究,把結果套用在早產胎兒的治療上,大大減低早產死亡率。
上面提到早產BB可以得益於強肺針的使用,不過早產BB仍然受許多併發症的影響,比如說二十四周的早產受胎兒存活率便只有五成,許多早產BB即使能存活,還有很大機會因腦出血、腸炎、視網膜病變等出現殘障。原因很簡單,子宮的環境與兒科ICU病牀截然不用,過於早產的BB器官仍未發育完備去應付外在環境。那如何是好?
科學家又一次想到綿羊。綿羊BB和人類胎兒的發育過程很相似,美國兒科醫生Alan Flake領導的團隊經多年研究及改良,發明了一個裝置叫做Biobag。一看英文名便知其實是一個袋,那袋裏面有什麼呢?袋裏面有人工胎水。將綿羊放入膠袋然後適當連接臍帶血管至透析裝置,可以好像子宮一樣慢慢把羊BB養大。羊BB在密封膠袋內暢泳,胎水可以吸震,又可以承托四肢支持發肓。羊BB由透析裝置取得氧氣排出二氧化碳,肺部暫時不用膨脹運作,可以繼續發展。膠袋內層薄薄的鍍了一層銀,抑制細菌生長,令細菌不能感染胎兒。如此羊BB可以多發育幾個月才出生,大大減低早產併發症。其實整個原理是以人工胎盤和子宮幫助BB,概念天馬行空但技術成熟,下一步是應用在人類早產嬰兒上。
看來我們真是要感謝綿羊的幫忙,令早產BB健康成長 。
左仲明 婦產科專科醫生
曾於大學醫院工作,現為中文大學婦產科學系榮譽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