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學年,特首在首份施政報告中提及增設一名特殊教育主任(SENCo),要求該主任用七成的時間負責特殊教育統籌工作, 三成時間教書,希望能成為校內校外應對特殊教育需要的領軍人物。然而,僅僅一名特殊教育主任是否真的能夠滿足學生需要?這名統籌主任在這整個融合教育的制度下,又兼負怎樣的責任?
香港的融合教育一直備受質疑,在學校、家長、社區支援以 及政府政策之間,各類配套都有不足之處,在增設SENCo之後, 香港特殊教育的下一步,是經濟支援,還是全民性的識別?
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SENCo)在新學年才正式出爐,但不少學校早有專責老師負責照顧校內有特殊學習需要(Special Education Needs, SEN)的學生,因此政府政策一出,便能走馬上任,成為第一批特殊教育統籌主任。 沙田祟真學校的翁玉雯便是其中之一,她一直 負責校內的學生支援小組,縱使她一直照顧 SEN的學生,但統籌主任這崗位還是給她帶來 不少衝擊,但她認為這是「有價值的挑戰」。
「名義上只是新增了特殊教育主任這崗位, 但實際上更重要的不是單單一個人的能力,而 是這個崗位的老師如何去推動全校參與,成為 一個總指揮,安排所有老師和持份者去幫助有 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翁主任解釋。
特殊教育統籌主任,首要的自然是統籌工作,翁主任需要多走進課堂,看看老師的教育 模式和框架是否適合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 同時也增加對家長的溝通,多聆聽他們的憂 慮。相較於以前收到學生的報告才加以援助, 統籌主任的定位更為進取,要為有需要的學生 建立一頁檔案,主動了解,從而早作輔導。
「以往因為資源有限,我們很少問學生你 需要什麼輔導,只是自己為他們安排。但今日 的特殊教育是先了解學生需要,再對症下藥, 成效自然更理想。」
摸着石頭過河
學校是採用小學加強輔導教學計劃,對象是在而其主要學科(中文、英文及數學)的 成績顯著落後的學生,以低起點、小步子、多 活動、快反饋的理念設計合適、有意義和多樣 化的學習活動,調適課程以照顧學生的學習特 性和能力,老師亦會作出適時評估,每學期都 會檢視他們的學習成效,評估學生是否適合回大班上課。而這一套教學安排,也正正是統籌主任的工作之一。
「今年翁主任便和我商討,可否把原本兩 班的加強輔導班化為三班,以照顧更多有需要 的學生。有時家長會反感自己的子女被抽離, 翁主任會仔細向家長分析小班如何幫助有需要 的學生,也會詢問學生的意願,忙前忙後,為 他們補課,又出放大卷,終歸是以學生的利益 為依歸。」沙田祟真學校洪細君校長分享。
採訪當天,翁主任剛好要教加強輔導班, 我們到課堂上觀課,發現一班只有八個學生。 翁主任不時向學生問問題,同學答對後可以 走到課室後的壁報上為自己加分;翁主任更多 運用卡紙和塑膠粒等工具輔助教學,目的便是 讓專注力有不足的學生仍能投入課堂。「小班 學生中均是有不同需要的學生,我們難以要求 也們坐定定坐足一堂。因此要多分配工作和任 務,讓他們可以多活動,同時也讓老師有時間 照顧進度較慢的學生。」
不過翁主任坦言,她現在依然是摸着石 頭過河,有許多校內政策仍在摸索階段,因為 除了她的本科以外,其他不熟悉的也需要統籌 主任去了解和協作,因此她積極出席教育局為 SENCo安排的培訓課程,希望能探索更多有效益的教學方法。
遲了十年的統籌主任
香港增設特殊教育統籌主任引起教育界的熱烈討論,然而在服務特殊需要學童的前線醫 生眼中,這項政策絕對是姍姍來遲,明德國際 醫院兒童體智及行為發展科專科醫生林蕙芬表 示,她在十年前去英國交流時,當地已推行了 頗為完善的特殊教育政策,當地學校幾乎每一 間都有 SENCo,若學校本身的特教政策出色, 更會有優異認證,讓家長得悉學校有良好的特 教方針,成為選擇學校的重要參考指標。
「當家庭中有小朋友具特殊教育需要,家 長便會特地找這些做得好的學校,知道子女會 得到妥善照顧。這些學校不會用負面的標籤去 歧視小朋友,而是盡量幫助他們學習,一班會 有幾個老師去輔助有需要的學生。若學生讀寫 有障礙,便會讓他們戴耳筒、用電腦作答,最 終學童的成績都很理想,GCSE(中等教育普 通證書)成績都在C以上。」 林蕙芬醫生認為, 英國等地社會對特殊教育有較深認識,有更豐 富的配套和資源,令學生不論是入讀主流學校 還是特殊學校,都能得到較多的援助。
反觀香港,在增設特殊教育統籌主任之前, 學校大多由社工和訓輔主任去幫助有特殊需要的 學生。但社工一人照顧全校,不管是讀寫還是情 緒問題都要兼顧,實在忙不過來;而訓輔主任的 角色,更多是針對學生的品德和行為問題,他們 也未必接受過相關的專業培訓。「而且社工和主 任工作都太忙,有時我做完評估,聯絡社工跟 進,要成功聯絡也不容易,最後還是要直接找班 主任。如果有特殊教育主任,便能由他去統籌和 分配人手,成為醫生、社工以至家長間的溝通 橋樑,我相信會令有需要的學生受益不少。」
林蕙芬指今日大部分學校都只會對老師篩選的學生進行專業的評估和識別, 難免有漏網之魚。
下一站全民識別
林蕙芬醫生指,由於本港學校對特殊教育 的支援有限,因此社區支援也擔當着重要的角 色。不過許多民間NGO所提供的服務也有經 濟審查,而且名額有限,故受惠者只是少數。
「更重要的是,大部分由民間團隊和大學主導 的計劃,都未能走進學校,難以直接觀察學生 在校園裏的表現,加上計劃非恆常撥款,因此 只能是輔助性質,難以取代學校本身的特殊教 育支援政策。」
「其實總括而言,就是整個社會都唔夠重 視特殊學習需要。」
試想一下,環繞學童身邊的學校、家庭和 社會,家長對特殊需要認知不夠深刻,更不會 懂得利用拆字和多感觀教學去幫助子女;學校 老師工作繁忙,一個老師對三十個學生,易顧 此失彼;社會對特殊需要的兒童認識不深,以 為他們只是頑皮、唔聽教,興趣班唔收,其他 小朋友也疏遠,最終只會令有特殊需要的學童 情況惡化。
林蕙芬認為今日既然能推行兒童健康保 健,但為何不能進行全民識別?早日識別出有 需要的兒童,便可以早日幫助有需要的小朋 友。更重要的是全民識別能代表一個信息,那 就是政府漸漸正視問題,許多進一步的援助在 全民識別後也會有望得到重視。
「首要的是經濟援助!」
林蕙芬指今日學校會請教育心理學家為 有需要的學生進行評估,但如果患上的是專注 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非教育範疇,那學校便 愛莫能助,需要家長自費外出就醫,如果要排 政府的精神科醫生,最快也要等兩年,錯過了 醫療的黃金機會。「既然殘疾人士也會得到政 府津貼,而有特殊需要的學童也同樣燒錢,那 為何沒有任何補貼?要知道專業心理學家的諮 詢費用昂貴,家長更會時時接到學校的溝通電 話,工作表現備受到壓力,但一日政府未有任 何經濟援助,他們都唯有頂硬上。」
今日我們仍未有全民識別,更未有任何政 府主導的經濟援助,新增設的特殊教育統籌主 任,到底能否幫有需要學童爭取更多?洪校長說:「SENCo的設立代表了政府的回應。」翁主任認為SENCo能有助家長認識明白子女的需要;林蕙芬醫生期待SENCo能在校內制訂長遠 的援助計劃,他們對SENCo都有不同的願景, 但他們都認同這職位只是教育界期待已久的第 一步,香港社會還需要許多許多步,才能追上 其他國家的步伐,做好融合教育的工作。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