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年宵還有年花】專注種植劍蘭半世紀 失傳「紅寶石」難得盛放 偏遇上批售市場取消 老花農慨歎:恐血本無歸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沒有年宵還有年花】專注種植劍蘭半世紀 失傳「紅寶石」難得盛放 偏遇上批售市場取消 老花農慨歎:恐血本無歸

%e6%b0%b4%e5%8d%b0%e9%80%90%e5%bc%b519

位於新田信芯園農莊的一大片劍蘭花海,風姿綽約,目前正開得燦爛,不輸外國花田。

花農兼園主梁日信(信哥)今年種出在市面上消失逾廿載的劍蘭,本應是可喜可賀,可惜,於旺角大球場舉行的新界本地花農批售市場,今年因疫情取消 ,加上進口花價格較低廉、行內競爭激烈、批售市場諸多規限,令他苦不堪言。

信哥不住慨歎政府「重商輕農」,沒有為本地花農設立公營批售市場,令他們逐漸喪失生存空間,最終也許「被迫告別花墟」。

種花半世紀 悉心把失傳劍蘭重現人間

務農年中無休,身邊人經常勸他退休,他堅決回絕:「退休我不就game over?我不會退休,做得幾年得幾年。」七十歲的信哥聲如洪鐘,腰板挺直。信哥種植劍蘭已有半個世紀,園內有十多種來自荷蘭和歐洲的劍蘭,不只市面上常見的大紅大紫,還有顏色粉嫩的「粉紅美人」、黃澄澄的「金黃稻田」、潔白的「荷蘭之光」等。

在花田之中,獨有一種宛如旭日東升的豔陽,猶如一抹明媚陽光的品種名為「紅寶石」。因為病毒頻生,在市面上已消失了二十多年,今年在信哥和家人多番尋找之下,終於讓它重見天日。

信哥解釋,劍蘭之美在於「花身平直,夠高,花蕾夠多」,筆直的枝幹寄託了對來年事事順心的期盼,也有大展鴻圖,步步高升之意。今年,他尤其希望劍蘭「如驅魔棒般將瘟疫趕走」。

批售市場成立 原為本地花農集散地

新冠肺炎爆發兩年,本地花農都叫苦連天,在第五波疫情下,除了年宵花市被叫停,原本在旺角大球場舉行的新界本地花農批售市場亦取消,信哥坦言此舉恐令花農血本無歸。

信哥娓娓道來批售市場的成立背景:花墟原是本地花農的集散地,早於英國租借新界之前,本地花農已在界限街賣花,二戰後,該區在一九四七年演變成鮮花批發市場 ;然而,花墟村木屋區在一九五五年發生火災,此後政府將批發市場改建為花墟公園,花農遷到目前的花墟道擺賣。

每逢農曆新年前,花農會於凌晨三、四時在此擺賣,儼然一個小販墟市。然而,花店也看中花墟道的商機,開始在這一帶落戶。花店的進口花價格比本地花低,本地花農難以競爭,雙方更屢因落貨地點之爭而發生衝突,本地花農漸漸絕迹花墟。因此,自二○○二年開始,港九花卉職工總會於農曆年前一星期舉行「新界本地花農批售市場」,成為花農一年一度的主要收入渠道。

過往,信哥會在新春前夕到花墟賣花,廿四小時忙過不停,因此在貨車擺放碌架床,爭取休息時間。
過往,信哥會在新春前夕到花墟賣花,廿四小時忙個不停,因此在貨車擺放碌架床,爭取休息時間。

疫情之下  花農銷售空間處處受限

疫情影響,批售市場去年只能批發,禁止零售,亦不容許花農廿四小時做生意。信哥直指,在諸多掣肘下,營運成本高達逾千元一小時,「條件不能負擔。」由於成本高昂,不少花農無奈退場,「我已經較為好彩,讓市民來農莊打卡,收回一點保育費,補貼一下,許多老農一殼眼淚,去年已經蝕到渣都冇得剩,今年更慘。」擁有七十年歷史的花墟,也許再沒有本地花農立足之地,信哥慨歎:「明年也許要告別花墟了。」

除了失去生存空間,年紀漸大的信哥身體狀況亦大不如前;去年十月弄傷了右腳兩條韌帶,在田間走路,必須格外留神;太太則跌傷了腿,要以輪椅代步,但二人還是笑臉迎人,看到遊人穿梭在百合和劍蘭花田之間,在疫情期間還能笑得開懷,他們已覺得是一種成就。

即使受盡打壓,但信哥拍照的時候還是說:「不要愁眉苦臉」。
即使受到打壓,但信哥拍照的時候還是說:「不要愁眉苦臉」。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