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大安茶冰廳」靜靜結業。原本以為這面陪伴油麻地半世紀的招牌,隨着始創人陳光耀結束冰廳、移民他鄉後,便無從再見。但近日,冰廳的大閘被重新拉開,空間由新任東主承租,招牌依舊,就連那白鐵對門上的「歡迎光臨」也一併保留。一杯檸水、一件西糕,又可重新在卡座中享用。
「大安」歷史的上半部
1969年,油麻地廣東道820至832號的大安樓建成、入伙。同年,潮州人陳光耀父子在地下一租一買,以兩個舖位開設大安茶冰廳,成為區內最大的冰室。其時店舖對面就是金華戲院,人流暢旺;附近避風港的水上人消費力強,都是大安的主要客源。後來,填海發展把油麻地改頭換面,雖爾後來的高樓亦引回部分生意,但大安生意已非昔日戲院時代可比。1980年,大安的規模已從雙舖削至一個舖位。後來,陳光耀亦已售出剩餘舖位,改向買家租用原舖。2021年,他終於決定告別營役大半輩的油麻地及大安,告老遠去,移民他鄉。
在香港,要保留一些事物,總講究人、金錢及緣份。Tiffany正是大安那位有緣人。她是地區舊物的愛好者,早年就在長沙灣以街坊的身分帶團講解老舖及舊物。得知大安命途將結時,她選擇成為新任店東,留住這富有歷史意義的地方。
延續冰廳的下半生
「我們想讓『大安』變得新淨,而非改變它的裝修、它的樣貌。」保留,事實上比推倒重來更耗費心力及金錢。餐桌保留,只把面層玻璃換成茶色。卡座依舊,只加裝了軟背墊讓來客腰背舒適。牆上的玻璃保留,防火膠板重新追色、複製圖案,還原貼上。
冰室入口處原有的餅櫃和冰櫃,由於超出範圍、屬僭建部分,Tiffany重新訂造櫃組,沿用舊時以白鐵為骨幹,內部隔格亦參照舊款訂製。花費足足半年翻新,使近八成的老店風貌都得以保留,就連路過的老街坊乍眼看來,也未必分得清。「上手老闆陳先生臨飛前幾日,也有來看過,很開心也很驚訝,看那牆上印花都覺得幾可亂真。」
舊日,大安的閣樓是自家餅房。昔結業前多年起已丟空。為了重用餅房,為冰廳出爐大包、糕餅,Tiffany修整閣樓,重置餅房,甚至加裝冷氣,為招來新餅師、麵包師作準備。誰料舊建築、電壓低,難以負荷同一時間開幾個大爐烤焗。「所以我們之前妄想批量出爐,填滿門前大櫃的畫面,短期內都不可行。」
所謂「冷廳」(亦即冰室),舊時行內指牌照為「細牌」,不可在店內處理生肉食品,主售麵包、西餅等輕食,熱食亦以即製類為主,倒如「火腿通」、「餐肉意」等等。既然承繼「大安茶冰廳」的招牌,Tiffany也有意以麵包、甜點等輕食為主,但口味及式樣則靈活轉化,把茶餐廳元素放到年輕口味的餐點中:杏霜的滋味被放到了卷蛋。泡芙的驅殼內裝載菠蘿肉粒,成就另類菠蘿包。還有那形似雞批,卻填滿了豐富蘋果餡的熱批。甚至是那中間塗上奶醬的Bagel,一個早上都有幾個街坊「婆仔」在門前詢問,甚至買回家試嘗。
老街坊之中,吃得慣菠蘿泡芙、咬得開煙靭Bagel,可能屬極少數。Tiffany自己也曾糾結,舊時大安是街坊聚腳處,十元八塊就能吃個包,今日一躍成貴價甜品咖啡,該如何照料油麻地的老鄰居呢?這或許是大安未來的命題。
能在當世之下,費力保留個驅殼,已經跨越了一大難關。未來以什麼方式燃亮靈魂,與社區扣連,譜寫大安歷史的下半部,我們拭目以待。
大安茶冰廳
油麻地廣東道830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