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治療 重點在人不在劇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在劇場 學習觀照自己

戲劇治療 重點在人不在劇

26.07.2019
劉玉梅、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Winnie曾請一位學生幻想自己是導演,要創作一個小故事,其他人就構思自己的角色。她說有位學生看到有塊布,就說自己是條龍。她在扮演當時情景。
Winnie曾請一位學生幻想自己是導演,要創作一個小故事,其他人就構思自己的角色。她說有位學生看到有塊布,就說自己是條龍。她在扮演當時情景。
Winnie曾請一位學生幻想自己是導演,要創作一個小故事,其他人就構思自己的角色。她說有位學生看到有塊布,就說自己是條龍。她在扮演當時情景。

記者200%肯定處於躁動青春期的中學生,初遇伍嘉瑩(Winnie)會激死,但相處過後又會笑死。她是一位輔導員,也是發展性轉化戲劇治療師(實習),不時走進校園教授工作坊。

她應對不按牌理,總是殺人一個措手不及。「大部分來上課的學生都是不情不願,他們根本對戲劇無興趣。曾有女學生第一節課就不耐煩地說『好無聊,Miss你好廢囉』。」

Winnie沒被激怒,反之她表現興奮,邊拍手邊對女生說:「多謝妳讚我無聊,我好開心!」女生一時間不懂反應,回過神後說:「妳係咪白癡㗎?」這回她更hyper地回應:「非常好,快點繼續讚我!」她的出其不意令學生笑到腹肌結實。

「他們罵我,是不滿被迫參加,同時也在測試我的底線。」她與學生的相處之道在於放下身段「接納」。「我會接受所有他們說的話,然後playful地應對,不批判對錯。」學生不喜歡這個課外活動,她會問「如果要鬧,你如何鬧?」引導他們表達自己。

外國小朋友從小就學習情緒字眼,掌握較好,香港即使成年人都未必能準確用詞彙形容感受。Left out(被孤立)很多人可能以為是行動,其實也屬情緒狀態。
外國小朋友從小就學習情緒字眼,掌握較好,香港即使成年人都未必能準確用詞彙形容感受。Left out(被孤立)很多人可能以為是行動,其實也屬情緒狀態。

放下批判心

成年人很多時會用現實世界的常理評定小朋友行為,他們總是被喝止。「有一次親子活動,我讓小朋友自行從一卷皺紋膠紙撕下膠紙,寫上名字貼在身上。有些小朋友好興奮拉了長長一條,然後媽媽就會說『停啦,拉那麼長幹嗎』,為什麼拉長膠紙一定不好?」給予孩子自由做些無傷大雅的事,不阻止不否定不責怪,又有多少家長願意?

發展性轉化(Developmental Transformat-ions,簡稱 DvT)是耶魯大學臨牀心理學教授David Read Johnson所創立的戲劇治療模式,過程中會轉換劇情、場景、意象。她補充:「最終目標是令他們在自由安全的空間內『玩』,探索自己的身體以及情感。我們相信所有事物都是流動,人生一定有痛苦,我們不能改變現況,但可以提高適應能力,彈性地面對。人生可以有其他選擇。」

她的戲劇小組沒課程框架,沒劇本,沒教材。「情緒與人生都不是一個模呀,我們主張go with the flow。學生說累,那我們就一起攤在地上,我會請他們想像一下怎樣睡最舒服,睡在屋頂上嗎?藍天白雲下嗎?訓練他們的想像力。我們原則上不用道具,但為了令大家容易適應,有時會利用尋常物件幫助練習。」一樽水,一把傘,形狀像什麼,大家可以天馬行空。「利用一點點即興劇場的元素,鼓勵他們想像,一開始他們總是說『好難,想不到』,熱身後他們會有很多意念,玩到停不下來。」

發展性轉化戲劇治療強調想像空間,不用道具。Winnie指香港小朋友不太認識身體,所以會用日常物件引發思考。一把傘可以像粟米、棒球棍、咪,甚至耳環。
發展性轉化戲劇治療強調想像空間,不用道具。Winnie指香港小朋友不太認識身體,所以會用日常物件引發思考。一把傘可以像粟米、棒球棍、咪,甚至耳環。

學校求速成

學校對於課外活動總是要求多多,最好達到三大目標,五項提升。「有中學希望我用六節課教識一班中二、中三學生有同理心。」記者心裏立時浮現w、h、a、t四個字母。「其中一節還有一位教育局官員要來看,他說『我覺得妳只是跟他們玩,教不到他們有同理心的』。我當時有點怒氣,但仍笑着清晰表達『成人都不可能短時間學懂同理心。我根本對他們一無所知,他們的背景有多複雜,我不清楚,當他們都不被理解,我又如何要求他們有同理心?』」

過程中她着重照顧學生情緒,遠多於有沒有「成品」。「最後能否排到一齣劇,我不在乎。課堂中途如果學生有情緒問題,難道還要繼續排練?」她就曾遇上學生上課時悶悶不樂,細問才知她們有位好朋友將要移民。Winnie提議她們給朋友寫封信表達感受。「我飾演一隻送紙的信鴿,希望從中與她們互動,她們不夠紙會懂得叫我,又會拍拍我的頭致謝。」令她感動的,是到了最後一節課,她們寫了長長的一封信給她。「你問我有沒有教到她們演戲,沒有;有沒有教到她們有同理心?我不知道。可是讓她們感受到被接納,這很重要。」

堅持幫人,她笑指要不斷自我說服真的「幫到人」。「情緒教育無法量度成效,所做的未必即時有效,但那刻令對方覺得有人關心,曾被無條件接受,對他是一種能量。這份能量我不知道能陪他走多遠。我做十件事,有一件事幫到人都好,可能幫到他一世啊,唯有這樣相信。」

 

伍嘉瑩(Winnie),香港大學輔導系碩士畢業生,跟隨美國註冊戲劇治療師Warren (Randy) McCommons學習發展性轉化戲劇治療,並成為實習戲劇治療師。曾於過百間本地中小學、大專以及社區中心帶領戲劇/劇場小組和工作坊。

編輯推薦
劉玉梅、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在劇場 學習觀照自己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