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名字叫Camille,是個快樂的cheese-monger。
英語中”monger”乃商人、販子的意思,賣魚的是fishmongers、賣鐵的是ironmongers、沿街叫賣蔬果的是costermongers。不過廣府話什麼商販都叫「佬」:魚佬、肉佬、賣菜好像比較多賣菜婆,那麼cheesemonger芝士販子也就是「芝士佬」了。
他是巴黎一條小街、一間小雜貨店內,一個不小的芝士部主管。在人氣餐廳Frenchie旁邊,我逛進了這可愛小店Épicerie Terroirs d’Avenir,被它樸實的本色和活潑的蔬果吸引了。
門口是七色的番茄、臉有鬚渣的泥土小薯仔,再進店內有的是紫色雅枝竹和「紫色的青豆」等,還有黃嫩得放肆的Zucchini Flowers。我興高采烈的買買買,像孩童走進了糖果屋、或掉進了波波池之際,發現了一整牆凍櫃的芝士向我迎面風騷招展。我被引力吸了過去,心心眼發現有很多不常見的貨色。
此時Camille走來,主動協助親切有加,問我們喜歡什麼芝士。V特愛羊奶,sheep多於goat,我則軟、硬、藍、牛、羊、強烈或淡麗的都愛,各有風味嘛。他的笑容和自信像哥哥也像專家,但純樸殷勤令你差不多不信他是巴黎人。我索性問他「店裏的芝士你最喜歡哪一款」?
零秒,他拿了Tomme de Manigodine來,眼神閃爍無與倫比四字。他說那是和Mont d’Or很相似的,但後者有季節性。Mont d’Or是我的深愛,而且熟悉,點中「芝士穴」地猛點頭,熱情的Camille竟二話不說便把那完全未開封的Manigodine切開讓我們試,很多店都不願意這樣做的。中間一劏,軟潤綿滑的芝士即慢鏡湧出,太可惡了,他拿小匙羹沿芝士邊刮了些讓我們即試。
奶香、豐饒、細緻,果仁味盈滿口腔,即買。含着美味的芝士,我和V開心對望時發現彼此的眼睛瞪大了一倍。芝士蔬果都買得心花怒放,結帳時我約定Camille必再來找他,餘下數星期在巴黎必常相見,他再叻叻的補一句:市面很難買到的啊──
走出這雜貨店,同一條街短短的Rue du Nil上有一間小小的海鮮店。大概Camille為這條小街的風味人情set了the right tone,令它散發一種人文鄰里的氛圍,似鄉鎮的家常親和,不似都市的生疏計較,連拿着刀的法國「賣魚勝」也特可愛。活海鮮方面有蟹有龍蝦,碎冰上少不得本地生蠔,還有多種光鮮的line-caught fish,一律法國靚貨,我的眼光落在聞名又一般市場少見的palourde clams上,忍不住要了,白酒煮。
付帳時魚佬是不碰錢的,店內有一收銀機,你把鈔票或硬幣投入,它會自動找贖準確餘額,方便又衞生。我又決定要再來買當天無法預知、最新鮮的本地line-caught fish。魚佬英文不像Camille好,但友善熱心是一樣的,走出店後我四圍望,找店名,左右高底望,不見,唯有作罷,魚佬竟自動走出來給我名片一張,真貼心。
怎麼連名片都那麼可愛?在Terroirs d’Avenir招牌下是可愛食材公仔,旗下有:Boucherie、 Épicerie及Poissonnerie(肉店、雜貨蔬果和海鮮店)。噢,隔鄰肉店也是同門,豬牛羊雞鴨鴿野鳥,應有盡有,肉類都註明本地農場名字,以示系出名門及本土。
在法國的高級餐廳,餐牌上格外出眾的肉類多標明農場或農戶的名字,不是粗疏的祇說國籍品種。就像日本人自豪的農產品一樣,是「XX縣YY農場ZZ先生的茄子」。他們自己把牛肉熟成,嚴選國內最優秀的肉類品種發售。Hugo Desnoyer可能是巴黎最佳肉佬,名震天下,我見到有他說是世上最好吃的雞Poularde du Patis,又要了,回家煮個痛快!
原來Terroirs d’Avenir由兩個法國人Alexandre Drouard和Samuel Nahon開創,最初用意是”bring exceptional French products from small producers to Paris restaurants”,支持本地小農場,結果革了整個城市的飲食業的命。待餐廳客穩定了,他們就開拓零售,一條小街,三間小店,搜羅盡本地最出色的小農場之食材供大眾購買。
完全是Slow Food的意念,本土、環保、優質、新鮮。本國有鮮,何必山長水遠輸入外國貨?對自己好些,對自己的城市好些,Life is too short to deal with bad food, cheap drinks and fake people。
(隔周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