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真光豬,嶺南牛,培正馬騮頭,培英咕喱頭,培道女子溫柔柔……」這首打油詩,傳誦甚久。
每一間學校,都有獨特的傳統,校友才會成為一種身份認同,甚至延伸至學校外面的街道。1957年,培正道正式獲政府命名為培正道。
由廣州成立書塾開始,培正今年踏入創校一百三十周年。學校從來只是一座建築,一間學校,是如何成為學生心中的「母校」?
培正設有幼稚園、小學和中學,老師和舊生都打趣說:「培正是由三歲湊到十八歲。」由窩打老道步行上培正道,只是短短300米。由小孩變大人,十多年,都在同一個地方成長。有些舊生,讀完幾年大學,又回到母校成為老師,然後,執教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見證一個教員室內,四代同堂。
第一屆畢業的舊生,已經與老師一樣冒出白頭髮,甚至一起踏入湊孫的年紀。然而,師徒之間,仍然會定時見面,飲茶食飯,甚至一起去旅行。七十八歲的舊生說:「培正的學生,畢業一千年都會回來。」
畢業之後,你去遠空翱翔,外面的世界很精采,漸漸地,又發現外面的世界很無奈。然而,在人生征戰的路上,回頭萬里,想到內心永遠擁有一間能讓人稱之為母校的母校,便是一種幸福。母校是心靈深處的胎記,永遠相隨,永遠提醒你,今天走在這裏,你是怎樣開始踏出第一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