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居長者的農曆年】老伴猝逝、獨子移民 七旬婆婆疫情下孤單過年:大家平平安安就好,我兒子在那邊平平安安就好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獨居長者的農曆年】老伴猝逝、獨子移民 七旬婆婆疫情下孤單過年:大家平平安安就好,我兒子在那邊平平安安就好

%e6%b0%b4%e5%8d%b0%e9%80%90%e5%bc%b56

新冠疫情來到第三個年頭,人們繼續在病毒下過節;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然而,在佳節團聚並不是理所當然的事。社會上有一群人,或因為封關、防疫措施、甚至移民潮等種種原因,不能與至親摯友團聚,在寒冷天氣下,感受不到暖意。

七十二歲的曾婆婆,過去一年內經歷丈夫離世、兒子移民,家裏如今只剩她一人,走在街上,濃厚的過節氣氛,反讓她更感形單影隻。同時,第五波疫情襲來,慈善團體亦不能舉辦團年活動,首度孤獨過年的她,說出感受:「我到依家,都未接受得到⋯⋯」

年廿九,氣溫急降,獨居的曾婆婆裹着厚外套,在救世軍的油麻地長者社區服務中心接受訪問。甫開始,陪伴的職員已悄悄遞上紙巾,婆婆雖不擅辭令,但還是拭着淚,斷斷續續地說着自己的經歷。

疫情分隔 難與住院夫見面

去年一月,曾婆婆的丈夫因心臟病猝逝,走得突然,「我到依家,也未接受。」丈夫過世近一年,婆婆一談起他,眼眶便紅了一圈,「我成日都喊,講真。」眼淚一方面為老伴離去而流,一方面,是因為自責。

自責的來由,全因曾婆婆無力照顧八十多歲的丈夫,迫不得已把他送到老人院。丈夫過世前一年多,都在安老院度過,疫情影響,兩人也不能夠經常見面。丈夫經常投訴安老院「唔好住」,吵着要回家,「他不想去,我迫他去。」短短一年間,丈夫進出醫院好幾次,但院方始終沒有告訴她,丈夫的身體到底出了什麼毛病。最終,丈夫因心臟病過世。

婆婆由註冊社工鄭斯妮陪同受訪,鄭姑娘形容,曾婆婆平日積極參與中心活動。由於未能走出喪夫陰霾,因此社工主要跟進她的情緒狀況。
婆婆由註冊社工鄭斯妮陪同受訪,鄭姑娘形容,曾婆婆平日積極參與中心活動。由於未能走出喪夫陰霾,因此社工主要跟進她的情緒狀況。

老伴過世 深陷自責 仍未釋懷

一年後的今天,曾婆婆未曾釋懷,思念亡夫情切。她說,現在仍不時「同佢傾偈」。回想到與丈夫的種種回憶,曾婆婆稍稍展露歡顏,「他有得食就開心。」

她說丈夫是位饞嘴的人,什麼都吃,最愛吃自助餐;他們每年都會參加長者中心舉辦的旅行團,遊覽褔建、廈門、泉州等。往日,他們閒時喜歡和教友一行人吃自助餐。然而,現在她卻因思念而食不下,睡也不安穩。疫情期間,生活枯燥,過往常與教友飲茶,現在就只能獨自逛逛超市、商場,「時間好像會過得快些。」她說。

婆婆的粉紅色外套相當搶眼,她笑說是教友送她的禮物。
婆婆的粉紅色外套相當搶眼,她笑說是教友送她的禮物。

兒子移民 躊躇是否應同行

丈夫過世,曾婆婆剩下的精神支柱便是自己的獨生子;不過,原本和她同住的兒子和新抱,也在移民潮下在去年六月移民英國。

關於移民的因由,兒子沒有和母親解釋太多,「他說想看看出面的環境,都唔知做乜嘢⋯⋯」曾婆婆聲音漸漸低下去。兒子一星期會打兩、三次電話回來,也會以WhatsApp通訊,聯繫足夠慰藉思念之情嗎?「我說夠了,有時他打電話回來我更想念他。」

其實,兒子一直渴望把母親接到英國團聚,新抱也告訴她,他在英國時時記掛着母親,一臉愁容。「我知道他想。」曾婆婆答得肯定,但是心中尚有許多顧慮,「我唔係好後生,去嗰邊做乜?」十多年前,她到過倫敦旅行,一趟走馬看花之旅,浮光掠影未曾印在心頭;如今,她更擔心英國的安老褔利不完善,亦怕加重兒子負擔。

獨居生活諸多不便 寧願住老人院

留守香港,曾婆婆上月手指受細菌感染,發炎含膿,要用保鮮紙包好,才能沾水;早前腳痛,醫生建議她照X光,她卻嫌「煩」,幸好隔了一陣子已痊癒。

她的身體情況算不俗,不用服用長期藥,有點吃力,但仍能勉強照顧自己,卻因此未能獲得輪候政府安老院舍服務的資格,讓希望早日入住安老院的她大感無奈。

踏入新一年,曾婆婆沒有什麼宏願,「大家平平安安就好,我兒子在那邊平平安安就好,也不知道他平不平安。」

原本,救世軍會在新年前夕舉辦無依者團年活動,可惜活動最終因為疫情而取消,只能向長者派發米、香菇、湯包等禮物;曾婆婆仍感滿足,最教她欣喜的,也許不是物質上的禮待,而是知道自己沒有被遺忘。但願虎年不再是個苦年。

婆婆手指上的傷口仍未痊癒。
婆婆手指上的傷口仍未痊癒。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