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大閘蟹只來自江蘇?本地科創公司以「電子羅庚」幫手應對環境與天氣 在新界魚塘養出港產大閘蟹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談漁:本地水產養殖是大未來?

誰說大閘蟹只來自江蘇?本地科創公司以「電子羅庚」幫手應對環境與天氣 在新界魚塘養出港產大閘蟹

crabandprawn33

香港的魚塘面積得以多年不變,或許是與濕地保育政策有關。一九九九年政府因應《后海灣地區魚塘生態價值研究》而修訂規劃指引,劃分出「濕地保育區」和「濕地緩衝區」,前者佔地約一千六百公頃,涵蓋七百五十公頃拉姆薩爾濕地靠內陸一端的現有魚塘及毗連魚塘。在相關規定之下,新發展項目不得開展,惟與濕地有關的存護及環保教育工作則屬例外。

一直從事環保教育、濕地管理工作多年的程詩灝(Ken),眼見本地魚塘被棄養或荒廢的情況會在未來十至廿年加劇,所以一直都在探索方法,期望以再工業化復育魚塘。年初,他聯同幾位拍檔成立生態魚蝦蟹科技有限公司,由地質師陳式立(Jacky)籌組資金, 以黃鎮濤(Kelvin)為主的科學園初創公司舜達科技負責把科技套用在養殖項目。

陳式立(Jacky)、黃鎮濤(Kelvin)、程詩灝(Ken)
陳式立(Jacky)、黃鎮濤(Kelvin)、程詩灝(Ken)

復育本地魚塘

他們先在元朗流浮山、河上鄉、尖鼻咀及天水圍一帶尋找魚塘,或租或買或合作,籌集合共八百萬呎魚塘改裝成養殖場。借助科技及新式養殖法,使養殖過程變得穩定、魚塘產值增長、養殖行業年輕化,從而達成復育魚塘。對於本地養殖水產的未來,三人都信心滿滿,他們提出兩大重點:食物安全及品質,「香港完全有能力可以做到,並衝出世界。而實現的方法就是科技。」

漁民的養殖經驗固然要尊重,但漁民總是待漁塘出現狀況,才懂得憑藉經驗去解救,過程中已然會影響存活率。能否在問題發生前防患未然呢?Ken認為:「用數據印證漁民及農民的經驗是最好的。」

「大部分傳統漁民及農民的經驗都是口述,沒有數據支持。而全球漁農業都在面對同 一個問題:全球暖化,土壤、水分、微氣候等都在改變。漁民憑經驗也未必可以第一時間捉緊這些變化,但數據可以、甚至預測將會有的變化,讓漁民提早準備。這就是傳統農業與現代科技的結合。」

從工廈到元朗魚塘復育 澳洲螯蝦終於能夠在港大量培殖:https://bit.ly/30yHAzp

港產大閘蟹是這樣育成的

漁護署在二○一九年曾開辦大閘蟹養殖技術考察課程,帶香港塘魚養殖戶到江蘇學習大閘蟹養殖。Ken瞄準大閘蟹有價有市,就從中物色養殖夥伴,去年初步試養成功,今年再進口過百萬蟹苗,並成功出產數十萬隻大閘蟹。

直立於水面的白色鐵箱,連接至塘底 的探測儀,以收集塘內各參數的變化。
直立於水面的白色鐵箱,連接至塘底 的探測儀,以收集塘內各參數的變化。

古時漁民「望天打卦」,今就有「電子羅庚」幫幫手。Kelvin手捧電腦,逐一解釋當中的水質監察儀錶板呈現的數字,當中包括魚塘水位、水溫、酸鹼值、氧氣濃度,「八月初都是時晴時雨,八月十日我正好身處河上鄉,突然一場雨使水溫急降,DO溶氧值急降。見到實時數據,我便即時告知塘主,先開啟增氧機,再安排放水、增加EM菌(Effective Microorganisms, 有效微生物菌羣)及鹽,大約三小時後恢復正常。」Kelvin期望,透過感測器收集各類參數、記錄變化,組成大數據後,配合當時對應的措施而制定「Formula」,日後就可以透過人工智能推算未來的天氣及水質變化、並套用「Formula」,以進行自動化管理。

圖為8月10日天氣突變,各項參數
圖為8月10日天氣突變,各項數值即時變異,提醒塘主即時反應、調節環境。

「電子羅庚」上的三大數值如何影響蟹仔的存亡

1.水溫 & 2.DO氧氣濃度
在香港養大閘蟹,最困難的在於水溫高。八月時,水面溫度逾30°C,「所以這幾小時,蟹全都沉晒底,躲在塘底的草堆、水管之中避暑。」同時在水底以氣喉增加水底氧氣,能增加存活率。未來正研究鋪設納米氣泵。

3 PH酸鹼值
香港雨水偏 酸 ( PH 6.5-6.8), 會使甲殼類的殼部變軟腍,容易在打架時破損、受感染。養蟹最好在PH 7.8,所以團隊在塘底鋪設富碳酸鈣的蠔殼。當降雨時會溶化蠔殼,中和水質。

大閘蟹油膏甘香,定價為每 隻$238(約三両半至四両)。 今年數十萬隻已全部售出。
現時在港產出的蟹種是中華絨螯「長江一號」,蟹膏多、入口甘香。蟹苗由「一蚊銀」養到四両重,需時約6至8個月,雖然不算「土生」,但大半輩子都在香港,絕對得上「土養」。養成的大閘蟹油膏甘香,定價為每隻$238(約三両半至四両)。 今年數十萬隻已全部售出。

關於未來

在本地養殖水產之路上,三人主意多多,Ken期望可以開發新物種作養殖項目:「如果要為香港的漁農業作一個定位,我會認為是一個絕佳理想的Research & Developement Centre,透過香港的科研協助漁農界發展。藉由香港的地理環境,開發培殖更多亞熱帶及熱帶的物種。」Jacky補充,未來更打算以科技推動銷,把物聯網(Block chain)及碳權(carbon credit)套用在漁養業之上。

未來的養殖水產業,將會由科技世界扶助、甚至密不可分嗎?

生態魚蝦蟹科技有限公司

w.ecofsc.hk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談漁:本地水產養殖是大未來?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