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藝術新時代】當代藝廊Ora-Ora緊貼趨勢 Art Basel首推NFT 與主流品味潮流商榷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拆解NFT加密藝術熱潮

【NFT藝術新時代】當代藝廊Ora-Ora緊貼趨勢 Art Basel首推NFT 與主流品味潮流商榷

27.09.2021
譚志榮,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nft-2_cindy-ng_screenshot-2

「畫廊如果不看不學,自己落伍,就會被人改變。NFT市場不會抹煞畫廊,但什麼行業都一樣,不進則退。」方由美術(Galerie Ora-Ora)的創辦人梁徐錦熹(Henrietta)相信,NFT技術不會削弱畫廊在藝術市場上的位置,但身為一間當代藝術畫廊,必須與時並進,緊貼數碼藝術發展。

Ora-Ora在二○○六年創辦,專營亞洲當代藝術尤其新水墨及雕塑版塊,近年亦時有涉足新媒體藝術,勇於接受嶄新藝術科技。在五月香港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上,Ora-Ora首次展出四份NFT作品,並首次接受加密貨幣付款,開創業界先河。

【延伸閱讀 ➤ 什麼是NFT?加密藝術?精簡指南理解非同質化代幣熱潮】

從後來者到先行者

方由美術(Galerie Ora-Ora)創辦人梁徐錦熹,她同是香港畫廊協會創辦人和現任聯合主席,近月經常分享NFT經驗。
方由美術(Galerie Ora-Ora)創辦人梁徐錦熹,她同是香港畫廊協會創辦人和現任聯合主席,近月經常分享NFT經驗。

雖然Ora-Ora至今在香港經營十五年,但Henrietta形容,畫廊都算是業界的後來者。因此,畫廊一直保持創新精神,除了以當代新水墨和雕塑為主軸,同時關注本地新媒體藝術的發展,幾年來畫廊多次展出新媒體藝術,嘗試將其商業化。可是,由於媒體藝術設置耗費,呈現作品有一定難度,藝術家總要仰賴機構或博物館的委託,「都沒辦法好似水墨或油畫藝術家般興起,仍然需要教書,沒有人可以全職做。」

在Henrietta眼中,NFT正好讓現實呈現成本高昂的媒體藝術家,多了平台展示及售賣作品,然而現階段不少藝術家還在理解技術,平衡風險。「在我角度,一點risk都沒有。」她憶起多年前售賣數碼藝術的繁複經驗。那是吳少英呈現水墨動態生活的錄像作品《散步012010》,二○一二年把影片賣給中國銀行時,畫廊不止為作品度身訂製合同,註明買家享有的是錄像檔案的一份副本、買家複製作品的限制、藝術家會保留版權,更要隆重其事將儲存了3TB檔案的USB手指放入小木箱交給買家。「NFT出現前,這是賣一個數碼藝術檔案、要獨特又穩定的做法。」她說,「剛才講的合約條款,現在就放進了(NFT的)智能合約裏面。」

金融界別出身的Henrietta,五、六年前已開始留意區塊鏈,早對NFT有所認識。在Art Basel搶佔先機,展示兩位藝術家彭劍和吳少英的NFT作品前,Ora-Ora為以策萬全,花了近一年半評估研究,與科技公司接洽,編寫專屬智能合約,衡量過各大平台優劣後,才決定在OpenSea上鑄造售賣,「我想做的是fine art,不想做流行但留不低的東西。」可惜,Art Basel舉行、Ora-Ora首個NFT計劃發布之際,卻碰上以太幣(ETH)幣值大跌,「我們發布時(1 ETH)是4,000美元,到第五日就2,400美元,所以有位加密貨幣投資者不講價就買了。」賣出作品是彭劍的《柳成蔭1/5》,售價1.9 ETH。

吳少英,《Flower 01 #2/5》,今年Ora-Ora在Art Basel推出的NFT之一。(Courtesy of Ora-Ora and the artist)
彭劍,《柳成蔭 1/5》,Ora-Ora成功在Art Basel賣出的NFT。(Courtesy of Ora-Ora and the artist)

雖然銷售受市場波動影響,Henrietta視之為寶貴經驗。「原本沒有買加密貨幣的收藏家,是不會買NFT的。」Ora-Ora在展場內用手機展示NFT,吸引很多觀眾好奇,讓畫廊接觸到新客羣,其中大部分是年輕的加密貨幣投資者。她預測,「再過幾個月,到出年Art Basel,或我們有新項目發布,屆時可能會更多人有興趣參與。」

NFT的壞品味風趨勢

加幣貨幣投資者這羣新興的富有羣體,近年左右着藝術市場的品味風向。「一些沒有藝術基礎的人很有錢,進來參與藝術市場,轉變了市場的品味。」Henrietta解釋,就如現在的NFT買家,沒有人純粹是為了收藏。「我不敢說是炒賣或長線投資,但一定是種投資工具。」

方由美術(Galerie Ora-Ora)專營當代水墨,在大館新址過去的展覽亦是當代水墨展。
方由美術(Galerie Ora-Ora)專營當代水墨,在大館新址過去的展覽亦是當代水墨展。

結果一些有利可圖但藝術性欠奉的「加密藝術」,頓成藝術市場新寵,傳統藝術愛好者甚或見而惡憎,視為bad taste,不想購入NFT。但Henrietta覺得,《CryptoPunks》、《CryptoKitties》這些早期NFT項目本來沒有自稱是藝術品,人們要認清的是,它們究竟是「插畫」(Illustration)、「設計」(Design),還是「藝術」(Art),自問:「藝術為你帶來什麼?那個頭像又為你帶來什麼?」

「現時的藝術趨勢,不能說是迷失,但一定不是向正面的方向發展。」身處不樂見的趨勢之中,Henrietta表示,Ora-Ora身為畫廊惟有多做教育,並挑選一些可持續的數碼藝術,推出NFT,與潮流品味商榷。

當然,藉着NFT,數碼藝術家可以直接自行將作品放到區塊鏈平台銷售,看似動搖了畫廊的市場角色。但Henrietta相信,在NFT普及的時代裏,畫廊仍有其獨立身份,「畫廊是藝術家的聲音,替藝術家發聲,我們是藝術家的形象,代表藝術家接觸有地位的收藏家、公司或人。」

譚志榮,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拆解NFT加密藝術熱潮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