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istian Dior即使去世多年,品牌仍不遺餘力推動藝術。他雖為時裝設計師,但與藝術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Christian Dior小時候希望修讀藝術,曾在巴黎經營畫廊,是第一位展出Calder、Dalí、Miró及Giacometti等前衞藝術家的畫廊負責人。自2011年始,Dior以經典手袋Lady Dior為創作藍本,舉辦《Lady Dior As Seen By》藝術展。每年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以自己擅長的媒介,創作別開生面的Lady Dior手袋。展覽先後在北京、東京、米蘭、韓國首爾、杜塞爾多夫和台北巡迴展出。
繼去年展出,今年是Dior第二次參與Art Basel。當中會展示中國當代藝術家李姝睿的作品,她在中央美術學院修讀油畫系,一直以來的作品是以油畫為主,這次她卻選擇用影象呈獻。回顧Dior過去八年的展覽,全都是一件一件的,或是融合工藝的作品放置在展館中。今次可說是兩個單位嘗試突破界限,打破一貫傳統。李姝睿是次作品名為《Idolatry》,片長為八分鐘。靈感來自於約二十年前,每每舉行大型運動會,有人會高舉彩色紙牌進行表演,從高空望下形成一個又一個不同的圖案。她的作品裝置設有兩個電視熒幕,分別播放出兩個人使用社交應用程式的對話內容,一方說中文一方說英文。
當中的對話內容令人誤以為是電子顯示屏的字體,但其實是她一筆一筆的畫在木材質料的小格子上,再配合數碼技術而成。在這個裝置中,一英一中的對話,表達香港文化共冶一爐的特質;畫出像電子顯示屏的文字效果,正是她想表達數碼技術與手工的矛盾。但李姝睿卻想透過裝置探討尼泊爾的傳統,美麗的小女孩被人當作活女神被人膜拜,而期間她們被限制生活,不能接受教育又毫無求生技能,但當踏入青春期就須過回平凡生活。這看似與Dior的作品毫無關連,但兩者卻擁有對美崇拜的共通點。讓她思考到時裝和藝術工業跟宗教的本質相似,同樣擁有極致的儀式化,有人會一窩蜂地崇拜美感或金錢,從中得到心靈上的慰藉。
除了Art Basel,Dior的旗艦店同時展出過往《Lady Dior As Seen By》的作品,能近距離欣賞不同媒介演繹經典的Lady Dior。當中結集了9位藝術家的雕塑作品,包括作者Tunga、Morgane Tschiember、Vincent Beaurin、劉建華等。其中一位是來自泰國曼谷的藝術家Rattana Salee,作品名為《elegant》。她製造的袋子結構上是由不同金屬枝組成,雖是錯綜複雜但能一眼盡看。她的設計概念是開放空間,當我們放東西時須打開手袋,手袋便成為一個開放的空間,透視了整個結構和細節。
《Lady Dior As Seen By》藝術展
日期:2019年3月27至31日(星期三至日)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及中環置地廣場G20-G45 Dior旗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