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黃家正
熱門文章
黃家正
正一大師
ADVERTISEMENT

黃家正專欄:音樂真相

31.01.2018

奏鳴曲、協奏曲、組曲、前奏曲、叙事曲、夜曲、詼諧曲、X舞曲、搖籃曲。以上曲種對於學音樂的人來說並不陌生,大部分古典樂曲也離不開這些名稱。但對於局外人來看,這些名字非但沒有什麼意思,而且更是離地非常,因為除此之外,大部分古典樂曲又會加上作品編號,例如:夜曲作品編號9號第二首等等。試問一個剛剛還有少許興趣想進入古典音樂世界的外人,聽了這些名字,如何是好?

另外一個讓他們十分困惑的障礙,便是不同樂器的編制。除了他們大概知道樂種可能有獨奏,室內樂和協奏之外,樂器的作用,甚至銅管樂和木管樂聲音的不同,外行人也難以分辨,難怪大部分音樂會也被鋼琴和小提琴這些主要音樂壟斷。

再多一個古典音樂讓人不知如何是好的因素,便是它有繁多限制,讓人感到古老,死板,不合時宜。除了著名的「不知何時拍手」,當你跟一些「音樂死忠」聊天的時候,很多時候他們說的外星文,真的讓人感覺到他們是精英分子的一角,若果你沒有一定程度的背景學識,很難答上一兩句嘴。筆者曾經在一個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我是音樂家的飯局裏,聽到一個生意人大費周章地高聲說那個那個指揮家曾經如何說過什麼是音樂的真理,那一刻我真慶幸自己並不是什麼音樂專家。

但我認為真的令到古典音樂難解的因素,卻是一個社會的現象。簡單來說,因為學習古典音樂需要極長時間的栽培和極多資源的投放,很容易令到任何一個社區內只有比較幸運的人可以有這個條件去接觸到。筆者當然不是去證明古典音樂是如何的高尚,反而想去說出古典音樂的悲哀。不幸地,古典音樂已經變成一個中產階級的玩意,在今天的社會,它並不是一個屬於大部分人的藝術。

這便解釋到為什麼雖然一切推廣音樂的意圖也是良好的,但無論有那麼多活動和資源,很多時候也得不到應有的效果。我們一天不打破這個中產玩意的命運,古典音樂在今天社會就永遠不能真的可以接觸到每一個人。所以藝術家必定要比普通人更加現實,更加有決心和勇氣去面對真相,才能突破現況,不再只是打漂亮的口號,空談的理想。

(隔周刊出)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