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百年歷史的春回堂,半開放式門面總似是相連於街外的急流萬象;但收回一步,店內那百子櫃卻是一眼萬年。在與時並進及守舊傳統的平衡上,春回堂一直都拿捏有方。是以來到第三代主理人林偉正之手,櫃邊放有電子磅以應不時之需,但同時藥秤也常備六、七把,更為店員們所倚仗。在春回堂之中,桿秤不但從未退場,更被充分運用、發揮所長。
拜訪之時,三位員工正在百子櫃前執藥。他們各執一桿,一邊按藥方從櫃內取藥,一邊以靈巧指頭挪動秤砣,從一錢起跳,加減都在分秒之內。秤身在搖擺間復歸平衡,他們亦秤量得藥方所需。「通常一劑藥結合十八至廿味藥,他們會分幾次執,或由幾個同事合作執齊。」林偉正形容,靈活度高、流動性強、容易收納,都是藥秤在藥材店無法被取替的優點。一家店備六把秤都不佔位置,多人同時執藥都不成問題。如果是轉用電子磅量度藥材的話,只怕排隊等用磅都耗費掉不少時間。
在他記憶中,藥秤的式樣材質雖有微變,但大多相似:以前用銅盤,近代都轉成不鏽鋼。以前盤小,執兩味藥就已經爆棚;現在盤大,可以行多幾步,在櫃前多執幾味藥才倒起,減省執好一張藥單的時間。藥材分有不同物料,葉類、石類、殼類等的用量及輕重不一,當要為客人處方猴子棗、牛黃、肉桂心等微細而用量少的矜貴藥材時,林生就會取出另置於膠盒內的牛骨厘戥,桿上刻度單位只有厘或分,「這樣一粒猴子棗約重一分,已經索價百幾至二百蚊。」
除了牛骨製的厘戥及藥秤,以前還有些象牙的,但去年底起政府全面禁售象牙產品,林生也都收起珍藏了,「牛骨不易斷。塑膠就死火了,跌一次斷一次,好脆弱,但勝在夠平⋯⋯但藥秤現在都不便宜了,都四百幾蚊把。」然而錢也事小,難修難買事大。
「往時上環有個肥叔叔幫人補墨,好有趣的,上一層墨,稍後片刻,再用布在桿上一 抹,桿上的碼就變得清晰、明顯了。當然如果有些刻度已經被摸蝕了,還是要『點睛』,鑽秤眼。」他口中的「肥叔叔」早就退休,現在要買秤,還是要到油麻地找何太去。
特地為秤而造的木櫃
許多藥材店,總是會把閒置的藥秤插在百子櫃櫃門上,舊時春回堂也是如此。「收工時斜插在櫃門,日中就平放在枱面,但好容易纏繩。」加上舖頭貓不時搗亂,「老貓還好,但牠年輕時一見藥秤及厘戥在櫃門前被吹動,就會跳上跳落,拍打幾下」,掌心肉球勁度猛時,厘戥又掉落在地了。後來,林父索性訂造木架,特設多條暗槽讓桿秤橫插入內,另有小櫃桶放橡筋、剪刀等雜物。暗槽出口處後期增添了幾口釘,以鈎起日常作業備忘。櫃中空位則存放預裁好的方紙,方便執藥時包起「先煎後下」的藥材。木櫃使用至今,其創造年份已無人記得,林偉正也是從黑白舊照上估計是一九七零年代前打造的。
在春回堂之內,雖然長櫃枱附近也備有電子磅及針磅,雖然樓上收貨時也會用電子地磅以便換算單位,但日常之中,執藥秤藥依然是離不開桿秤。與戀舊無關,就是圖個就手兼便捷,對於下一代,林生更堅信:「如果要做藥店,點都要識用秤。」
春回堂藥行
中環閣麟街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