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萬象更新。大街小巷張燈結綵,家家戶戶忙於採辦年貨,引頸以待的學校長假期,全盒中琳瑯滿目的糖果─怎能不教孩子們興奮?隨着時移世易,農曆新年的氣氛已不及往昔般濃厚;然而父母仍可藉着歡度新歲,把握教導子女的機會。
文化薰陶:春節有着悠久的中華文化淵源。孩子最有興趣聽家傳戶曉的年獸、門神等古代傳說,也可以認識節日的由來和演變,從日漸息微的謝灶、賣懶、接財神、燒炮杖等傳統習俗,以至大掃除、貼春聯、逛年宵、團年飯、祈福許願、舞獅舞龍、拜年逗利市、觀賞賀歲花車、煙花、元宵花燈等賀年活動……承傳豐富的節日文化。
品德教育:「年廿八,洗邋遢」,「除塵垢」諧音「除陳舊」,即辭舊迎新。將家裏內外打掃得乾乾淨淨,寓意洗走舊年的霉氣,迎接新一年好運的到來。在一家大小分工合作的打掃執拾中,引導孩子分擔家居整齊清潔的責任。至於以前的小朋友,在除夕夜會點着燈籠、帶着紅雞蛋,邊走邊喊:「賣懶,賣懶,賣到年三十晚,人懶我唔懶」──便是提醒孩子賣掉身上的懶蟲,來年用功讀書,不要再懶惰。
親情培育:農曆新年的精神,莫過於闔家團聚。除夕夜的團年飯和吃湯圓,皆有團團圓圓之意;年三十晚為雙親守歲,祈求父母延年益壽;長輩給孩子紅封包作壓歲錢,原意為鎮壓邪祟,守護平安;年初一先向長輩恭敬拜年,親人互相用吉祥語祝福──溫馨洋溢的習俗,都是重親情、愛家人的薰陶。
禮儀學習:拜年是訓練孩子社交禮儀的好時機。孩子不必口甜舌滑,但千萬別有張烏鴉嘴;不一定人見人愛,卻最少不至令父母尷尬失禮。那位親戚如何稱呼?該說什麼吉祥話?怎樣得體地接紅包?到別人家作客或接待到訪親友,要注意什麼禮貌與規矩……全是待人接物的學問。
理財觀念:對於逗來的利市錢,正好用以教導子女管理金錢的概念。父母可帶孩子一起去開立戶口,把錢存起來,培養儲蓄的好習慣;或者量入為出地善用一些來購物;還可以捐出部分利市錢或賀年禮物,幫助有需要的人,教孩子對送贈的親友表示謝意之餘,也把這份祝福與他人分享。
農曆新年是中國人最重視的節日,代代相傳的傳統習俗背後,讓孩子感受到送舊迎新、歡聚滿堂的氛圍,才是過節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