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半年,CBD(全名Cannabidiol,大麻二酚)好像無處不在,不論走進咖啡店、冷壓果汁店,還是滑面書瞄到的網絡小店,都爭先恐後的推出加入CBD的冰滴咖啡、單一產地朱古力、蜜糖、精釀啤酒、狗餅等各種新奇產品,讓這組字母儼如最時尚的符碼。
但,在躍躍欲試前,我們還需了解一下CBD的身世──與毒品大麻有甚麼分別?是否合法?吃了會否有迷幻感?
「大麻之所以讓人精神亢奮、感到迷幻,是當中的THC(全名Tetrahydrocannabinol,四氫大麻酚)作怪。它能產生精神活性作用,讓人精神亢奮,是現時香港《危險藥物條例》嚴打的成分。另一主要成分CBD則不然。」為開店而認真做足資料搜集的Fiachra Mullen說。
Fiachra是香港第一家CBD概念咖啡店Found的創辦人。他回憶道,CBD的應用約於2015年率先於北美流行,商家多標榜CBD有止痛、抗抑鬱及放鬆神經的好處,遂開始廣泛應用於護膚品及食品之中。如此普及,當然少不了名人效應,就像荷李活名模Kim Kardashian曾在家中舉行以CBD為主題的大型迎嬰派對。「歐美人如我,早已習慣將它融入生活了。就像我家中有一支CBD大麻籽油,早午晚我都會加一點進咖啡和水中。」記者也即場試呷一口加入了CBD的冷泡咖啡,只覺喉嚨有一陣草本的甘甜,不算突兀。
咖啡店剛好開在新冠肺炎期間,讓人不禁猜想,「是不是刻意挑在這個讓人神經繃緊的時間開張?」只是Fiachra搖頭解釋,只是因牌照問題而籌備將近三年。但背後原因也不難理解的,首先是亞洲人大都根深蒂固地將大麻與毒品扣上關係;其二是CBD的合法尚未全球化,例如在亞洲不丹和柬埔寨,現時仍然是禁止的;中國則只允許化妝品的應用,不容許加入食品之中。
各種CBD食品如雨後春筍地出現,店家也抓住潮流帶來的商機,大肆宣傳它有幫助入睡的好處,其次是減少關節及肌肉疼痛,以及紓緩壓力的優點,讓很多人在這段低迷時期將之奉為一種新救藥。
但現時城中關於CBD的研究及討論並不多,就像每個人的劑量有沒有上限?長久服用後突然停用,又會否對身體做成影響?暫時大家好像都抱持一試無妨的心態。
跟城中很多說法一樣,Fiachra建議初嘗者先滴下10mg的CBD大麻籽油於飲品或食物中,吸收最低劑量,先感受身體的反應。也許記者平素沒有失眠問題,而身體也似乎對大麻二酚比較敏感,因此在喝後的半小時,大約有兩、三次未能像平時一樣,精準地找出最適當的詞語形容眼前事物,有一種無以名狀的短暫「當機感」;劑量留在身體的時間也不算長,因此當晚沒有覺得特別容易入睡……
也許在不久將來,香港也能趕上歐美的步伐,書店架上有傳授在家用CBD粉末低溫製作的湯品、醬汁食譜,餐廳也有一個專加入CBD的甜品餐單──畢竟這些年我們每個人都背負了各種生活重擔,疫情也尚未有明朗的曙光。可曾試過,每次打算放空滑滑面書,最後卻看到滿頁的沉重新聞,久久不能釋懷?
總覺得,CBD的密集式湧現,與其說是新救藥,倒不如說是一種提醒:在日漸寂寞、疏離的現代生活中,我們更需要的,也許是傳達溫暖和支持的交談。
Found
上環大安臺8號地下A號舖
5288 2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