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監製蔡廉明:愈是艱難 愈要擁抱希望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十年》監製蔡廉明:愈是艱難 愈要擁抱希望

17.04.2020
被訪者提供
10

五年前《十年》上映,電影結集了五個短篇小品,構想香港十年後的處境。

 那時,我們想像十年後,香港已經不再是香港,將失去原有的語言、人權、民主與言論自由。許多人看過電影,絕望地說《十年》也許就是香港的預言書。那時,電影監製蔡廉明在接受媒體訪問的時候說,其實《十年》希望傳遞的是個正面的信息,他希望人們不要一想到未來就坐困愁城,因為想想當下,其實一切仍然為時未晚。

十年,過了一半,這五年,香港的變化比他想像更大。

andrew-profile-2016-high-res

棄醫從影  父親總是相信兒子

「幾年前,別人問我怎樣看香港,我已經說情況會一直差下去——言論空間一定會收窄,中國對香港的控制會愈來愈多,一國兩制將受到影響,我們最終會失去免於恐懼的自由。」蔡廉明說,現在社會撕裂嚴重,市民對政府失去信任,連帶對前路亦有愈來愈多的不安與未知,但他認為,愈是艱難的時刻,我們就愈要相信一切為時未晚。

蔡廉明的父親是七十年代創立《突破雜誌》的蔡元雲醫生,大學時蔡廉明修讀生物,原本打算升讀醫科,後來認識到媒體的影響大,轉而修讀電影,醫生父親在人生路上一直尊重兒子決定,只提醒他不要忘記找尋人生的使感。

輾轉幾十年,這次到蔡廉明成為父親,兒子在風雨飄搖的一年到外國修讀大學。甫到異國便發生全球疫症。兩父子聽着越洋電話,那一端的兒子堅持完成一個學期的課再回香港,這一端的父親只好收起擔心和焦慮,尊重其決定,放下電話轉頭便去找口罩寄到遠方。

蔡廉明說,這是兒子第一次離開他身邊。

「但我把這段時間看成機會,讓我學習好好的信任他。」他像父親一樣相信下一代有其力量與智慧為未來作出選擇和決定,正如他同樣信任香港的下一代能改變當下的社會。

70043
《十年》劇照

疫情下  青年服務不變

除了參與電影製作,蔡廉明亦承父志,積極參與突破的青年服務工作,於機構擔任社交媒體的負責人。他直言自去年六月,目睹社會變動,心情起伏,一方面從媒體上看到很多「死因沒有可疑」的發現屍體個案,感到痛心疾首,一方面看到不少年輕人即使遭遇暴力,被拘留,鋃鐺入獄,仍然堅持信念,又使他覺得感動。

他說,五年後的今天,他之所以仍然覺得為時未晚,就是因為相信年輕人為香港帶來了希望。「請他們能堅持他們的堅持,保持良善的心,相信會帶來改變。」他擔任與青年服務相關的工作多年,平時接觸的機會不少,最近因為疫情,機構不少青年活動被迫停止,支援服務難免受影響,於是他隨機應變,把不少活動改到線上進行,例如推出線上圖書供人下載,推出更多短片,又例如組織青年義工透過視像對話支援基層家庭,並且進行線上「你問我答」環節,解答家長疑問。

oy0_zrma3jaqk5d6diblsmlgjkzetu-yypynh2kcpx8

蔡廉明希望,逆境之中,疫情之下,百事俱停,但服務永不間斷,在困局下亦能與年輕一代一起回憶,一起反省,一起嘗新,即使錯了也一起重新開始。

不同於五年前的電影《十年》,他們現在透過可愛的動畫,呈現香港人的遭遇,更特別邀請年輕說唱歌手rapper Luna is a bep進行創作。她的歌詞十分貼地,提到近一年來「或者同熟悉嘅人唔再熟悉/但同陌生人嘅緣份一直累積」,又談到「以前屋企人唔想你戴口罩/今日全部自動自覺唔使人教」,到最後,其實就是想跟年輕人說一句「再難過都要放膽一試/就算無人鍾意/每日每夜試驗都算鍛鍊」。

4b6f92d4-5e52-48d2-b6cf-b5cf7b087ef9

「許多人都想在逆境之下找出路,我們的想法是,就算做錯了,仍然可以變。」蔡廉明說道。

在最壞的時代,香港人一直是艱險奮進,困乏多情。

被訪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