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先啟後 南嶺之南的國畫脈絡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承先啟後 南嶺之南的國畫脈絡

17.09.2021
small-tan210826franky-0714

「嶺南」,泛指位於中國南嶺山脈之南的地帶。當中尤以廣東地區的繪畫藝術獨樹一格,且源遠流長,是中國歷史與文化的重要載體,傳世最早的廣東繪畫可追溯至明代。香港藝術館推出「南嶺之南——館藏廣東繪畫選」展覽,精選了八十多組明末清初至二十世紀的廣東繪畫。 藉著展覽,我們可體驗廣東畫藝從萌芽、分派爭鳴,到最後調和互補的數百年進程,也可認識到早期香港藝術的起點。

香港藝術館與藝術家成博民合作,在展覽廳入口處設置了以展覽中畫作製成的動畫,由古至今,為參觀者展現廣東繪畫的發展總覽。
香港藝術館與藝術家成博民合作,在展覽廳入口處設置了以展覽中畫作製成的動畫,由古至今,為參觀者展現廣東繪畫的發展總覽。

粵畫肇跡 自明末抬頭的廣東畫壇

展覽共分五部份,第一部份「粵畫肇跡」由明朝中後期開始。廣東繪畫在明朝以前的紙本流傳甚為罕見,自明朝起方有廣東背景的宮廷畫家冒起,當時他們的作品仍然跟隨著中原名家大派的風格。來到清朝,黎簡、謝蘭生、蘇六朋等畫家開始將具本地特色的嶺南風光入畫,南方山水題材漸變普遍。

崔芹(1846-1915)《瑤溪二十四景冊》(選頁)1914
崔芹(1846-1915)《瑤溪二十四景冊》(選頁)1914

隔山二居 用自創方式繪畫廣東花鳥

展覽第二部份是「隔山二居」,展示了「隔山派」的居巢、居廉如何以撞水、撞粉法繪畫廣東花卉,發展出有別於院派畫家繪畫花鳥草蟲的方式。「二居」強調師法自然。其後居廉在「十香園」設館授徒,為「居派」花卉開枝散葉,奠定了未來「嶺南畫派」的基礎。

居廉(1828-1904)《百花圖》(選段) 1875
居廉(1828-1904)《百花圖》(選段) 1875
畫作旁設有螢幕展示畫中花卉名稱,另外更選出當中十種香港常見的香花配對真實照片,供觀眾比對。
畫作旁設有螢幕展示畫中花卉名稱,另外更選出當中十種香港常見的香花配對真實照片,供觀眾比對。

求變與守成 「嶺南畫派」及「國畫研究會」

來到民初時期,展覽第三部份「折衷求變」及第四部份「傳統守成」分別闡述主張改革國畫的「嶺南畫派」及弘揚傳統的「國畫研究會」。在展覽中觀眾可以感受兩派畫家的異同、發展,甚至是雙方的交流。

策展團隊在展廳設計上亦甚具心思,透過畫作二分法的陳列及黑白顏色的配置,突顯「嶺南畫派」及「國畫研究會」兩家的鮮明對比。
策展團隊在展廳設計上亦甚具心思,透過畫作二分法的陳列及黑白顏色的配置,突顯「嶺南畫派」及「國畫研究會」兩家的鮮明對比。
陳樹人(1884-1948)《雪湖蘸影》1931
陳樹人(1884-1948)《雪湖蘸影》1931
溫其球(1862-1941)《石門圖》1924
溫其球(1862-1941)《石門圖》1924

在日本侵華時期,「嶺南畫派」和「國畫研究會」的畫家皆心繫家國,以各自的方式將愛國情懷反映在作品之上。

趙浩公(1881-1948)《鄺露像》1937
趙浩公(1881-1948)《鄺露像》1937
李文珪(?-1934)《真茹灰劫圖》1932
李文珪(?-1934)《真茹灰劫圖》1932

香江流緒 廣東畫藝在香港百花齊放

展覽的第五部份以「香江流緒」為題,從廣東前人的畫藝發展進入到近代的香港。由清末、革命到抗日戰爭,廣東畫家,不論是革新或傳統派系,都先後來到中西匯聚的香港,兩家的分野漸變模糊,他們的繪畫技藝也隨之流傳。策展團隊在這部份展區的畫選別出心裁,以諸如黃般若、趙少昂和呂壽琨等人紀錄香港風貌的畫作,為觀眾展現香港承襲傳統又不設界限的藝術特色,香港的繪畫藝術史由此展開。

呂壽琨(1919-1975)《仿石濤山水》 1956
呂壽琨(1919-1975)《仿石濤山水》 1956
黃般若(1901-1968)《木屋之火》 1959-1960
黃般若(1901-1968)《木屋之火》 1959-1960

中國書畫是香港藝術館四大館藏之一,這次以南嶺之南廣東地區繪畫發展為主題的畫作精選實屬難得。對國畫和香港藝術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到訪香港藝術館,感受國畫發展環環相扣的動人歷史。

《南嶺之南——館藏廣東繪畫選》

展期:即日起至2021年11月3日

地點:香港藝術館四樓中國書畫廳(香港九龍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號)

展覽詳情:https://hk.art.museum/zh_TW/web/ma/exhibitions-and-events/art-of-the-south-nanling.html

*免費入場

(資料由香港藝術館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