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果罐的殖民地歷史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糖果罐的殖民地歷史

鍾燕齊笑說:送禮背後也有籠絡的況味,還記得當時父親打工,過年總要買一些糖果給工頭兒子,而父親卻從沒給他買過一粒糖。
鍾燕齊收藏外國、本地及大陸的糖果罐,只因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故事,設計精美,現在的糖果罐設計已沒過往般講究,沒什麼故事可言。
鍾燕齊收藏外國、本地及大陸的糖果罐,只因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故事,設計精美,現在的糖果罐設計已沒過往般講究,沒什麼故事可言。
鍾燕齊收藏外國、本地及大陸的糖果罐,只因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故事,設計精美,現在的糖果罐設計已沒過往般講究,沒什麼故事可言。

鍾燕齊是策展人,也是收藏家,專門收藏外國、本地及大陸的糖果罐。從糖果罐的演變,不單能看到賀年禮的變遷,也關乎香港殖民地歷史和經濟發展;不過,未說歷史之前,他先跟我說自己最深刻的賀年禮……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住在鑽石山木屋區,每逢過年是嘴巴最有「福」的節日。「當時,鄰居都是中國南下的新移民,有上海人、福建人、客家人等不同地域的,由於大多貧窮,多數是做點家鄉賀年食物相互送贈聊表心意。」上海人做水糍、客家人炒米餅等,不過最教人深刻的是一隻紅色的雞……「當時,有個婆婆弄了一隻雞,由於是過年便在雞身貼上一張紅紙,把雞染得通紅。」現在回想,鍾燕齊笑說味道早已忘了,但依稀記得紅色的是「大吉」二字。

是祝福,也是手段

其實中國人送禮,是祝福也是一種手段。「早在四、五十年代,華洋商賈已有送禮的行為,一方面是過年的祝賀,背後還有籠絡的況味。我還記得當時父親打工,過年總要買一些糖果給工頭的兒子。」只是父親卻從沒給他買過一粒糖。及後,香港經濟起飛,人們生活愈來愈富足,也願意花多一點錢買賀年禮,只是當中也有國貨和來路貨之分。「一般平民百姓,多是到國貨公司去辦年貨。」在中國大陸成為「世界工廠」之前,國貨公司是香港人接觸中國產品的渠道之一。「當時的國貨公司可不像現在專賣手工藝或藥材,更多是民生百貨,食物正是其中之一。」以價廉物美著稱。而較富有的則會買來路貨,像藍罐曲奇、吉百利花街或旋風朱古力等,與之前豐昌老闆娘所說的不謀而合。而鍾燕齊更鍾情於收藏外國糖果罐,不是因為貴賤而是糖果罐背後的象徵意義。

七十年代香港經濟起飛,送禮送上來路貨,的確不同。
七十年代香港經濟起飛,送禮送上來路貨,的確不同。

每個品牌都有故事

「五、六十年代,大多的糖果品牌都是來自英國。」當時的香港渣甸洋行(即今天的怡和洋行)是著名老牌英資洋行,也是遠東最大英資財團,在香港的貿易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更愛引入英國或荷蘭或美國(與英國有

緊密商貿)的食品,像吉百利(Cadbury)、Fry朱古力、積及(Jacob)等。」另外,糖果罐的圖案也有象徵,以花街朱古力為例,單是花街朱古力已有不同年代出產的糖果罐。「六十年代的經典圓罐,只在高級的百貨公司有售,一般辦館都找不同,更顯矜貴。」而罐面有較立體的一男一女插畫,背景是馬車或英國維多利亞式建築物,很有英國色彩。「這些也隱隱透露香港曾經是英國殖民地的歷史。」

藍罐曲奇也有故事。中國人喜慶愛用上紅色,大多的禮品都以紅色作主調,偏偏藍罐曲奇以藍色作招徠,「其實,對外國人而言,藍色(blue blood)才是代表貴族的色彩。」鍾燕齊現已沒再收藏糖果罐,「當初收集糖果罐的原因,是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故事,設計精美,現在的糖果罐設計已沒過往般講究,沒什麼故事可言。」像透明盒包裝的金莎朱古力,盒子已沒什麼可書,金光閃閃也顯得俗氣。

五、六十年代,大多的糖果品牌都是來自英國,設計包裝也很有英國色彩,隱隱透露香港曾經是英國殖民地的歷史。
五、六十年代,大多的糖果品牌都是來自英國,設計包裝也很有英國色彩,隱隱透露香港曾經是英國殖民地的歷史。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