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江南曾經是水網遍佈,河湖縱橫,幾乎每一座城鎮都傍河枕流,擁有水上風景區,由之產生了在遊船上設宴的風氣。清代盛期,揚州的瘦西湖便見證了船宴的興盛。當時私人經營的商業化遊船中,最高檔者稱為「畫舫」,其次則有「沙飛船」,均可擺放多套桌椅,足夠舉辦宴會。東道主一方要事先包租好遊船,然後向邀請的諸位客人提前一天送去書有「湖舫候玉」字樣的請柬,柬帖上會標明具體租賃了哪一艘船,停泊在哪裏,這樣,第二天賓主直接在租船上會合即可,免了繁瑣。
沙飛船帶有廚房,可以直接在船上製備餚饌,適合中低檔的宴請。畫舫卻不設後廚,以免油煙飄溢敗人興致,於是,高檔船宴的形式便是,在租用畫舫的同時,再租一隻沙飛船尾隨於後作為「酒船」,並且聘請一位專業廚子。這位廚師會備好一切食材工具,帶着助手,到沙飛船上整治飲食,主人只要按約付酬即可,其他一切都不用操心。
有財力的主人還會另賃「歌船」,亦即載有曲藝藝人的表演船。歌船採用倒行的形式,讓船頭與畫舫的船頭相對,藝人們置身在歌船上,面對畫舫中的賓主表演各種曲藝節目。於是,整場船宴的陣勢,是畫舫居中,前有倒行歌船笙歌悅耳,後有隨行廚船炊煙輕起,列隊緩緩在湖上行進,一邊遊湖,一邊開宴。
大戶人家之遊湖,甚至可能同時包僱多艘畫舫,水道窄時首尾相連地行進,到了碧波明闊處則改為並頭而航,歌船則周旋於這些大舫之間,後邊還有酒船尾隨。大舫笑語喧嘩,歌船曲樂悠揚,酒船炊煙嫋嫋,兼有小舟二三隻在其間來往,載着僕人們傳送酒食,倒成了一幅富貴圖,讓湖光山色別添風采。
這種高檔船宴不止揚州才有,而是遍及江南。清初文人吳敬梓的小說《儒林外史》中有一處「名士大宴鶯脰湖」的情節,與會的賓主一共只有九人,但婁府兩公子卻訂了四隻船,其中兩隻大船用於設宴以及文會活動,「廚役備辦酒席,和司茶酒的人另在一個船上;一班唱清曲打粗細十番的,又在一船」。小說中如此描寫這一場船宴:「兩邊船窗四啟,小船上奏着細樂,慢慢遊到鶯脰湖。酒席齊備,十幾個闊衣高帽的管家在船頭上更番斟酒上菜,那食品之精潔,茶酒之清香,不消細說。飲到月上時分,兩隻船上點起五六十盞羊角燈,映着月色湖光,照耀如同白日,一派樂聲大作,在空闊處更覺得響亮,聲聞十餘里。兩邊岸上的人,望若神仙,誰人不羨?遊了一整夜。」可見,船宴並不是簡單的吃喝,而是高級的社交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