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現代的小朋友都具備「十八般武藝」,但其實「十八般武藝」本來是指什麼呢?我從網上搜尋一下,原來明代時的十八般武藝是指:一弓、二弩、三槍、四刀、五劍、六矛、七盾、八斧、九鉞、十戟、十一鞭、十二鐧、十三鎬、十四殳、十五叉、十六鈀頭、十七綿繩套索、十八白打,全部都與武術有關。這與現今的要求大相徑庭,反觀現今的小朋友,他們的「十八般武藝」可謂更包羅萬有、更五花八門了。
從我的觀察,現今小朋友的「十八般武藝」是指:一英語、二普通話、三外語(英語以外的語言)、四朗誦、五辯論或演說、六算術、七奧數、八鋼琴、九弦樂、十管樂、十一球類、十二徑項、十三游泳、十四繪畫、十五舞蹈、十六攝錄、十七編程、十八機械……夠了嗎?實在不知道,在這個發展一日千里的世界裏,所需的技能永遠不會足夠,只有更多、更多和更多……然而,你可有發現有些興趣班正無聲無息地消失了?
電腦班:八十年代初,我校是較早有開設電腦班及電腦課的學校,當時能參與課後電腦班是一份光榮(雖然他們都說其實課程很悶,都是在教他們「畫龜」)。但不出數年,學生都能得心應手地運用電腦,甚至有部分學生比老師更厲害,根本毋須再為他們開設電腦班了。這告訴我們一件事,電腦已是生活必需品,現今的孩子可能不會用電飯煲,但一定會用電腦,可能將來我們應該要開班教導孩子如何使用飯煲或洗衣機呢!
芭蕾舞班:八十年代初,我們學校有開設芭蕾舞班,更有一個設有冷氣和電暖爐的舞蹈室,以那個年代來說真的十分「高級」了。從功利主義的角度來看,在我校學芭蕾舞更是高人一等的身份象徵,因為當時只有參與這芭蕾舞班的女同學才可留長髮,其他一律必須剪短,為了保留一頭如雲秀髮,愛美的女孩不論練習有多辛苦,也會咬着牙關忍下來。其次,芭蕾舞班的同學還可在聖誕節時,在全校師生面前表演,何其難得機會啊!可惜,踏入千禧年,天鵝湖的天鵝都飛走了,孩子們都受韓流影響,跑去學節奏強勁的爵士舞、拉丁舞和現代舞了。在流金歲月中,典雅、脫俗的芭蕾舞被無情地淘汰掉。
你呢?你小時候又學過什麼課外活動?它可有被時間沖刷掉、消失了,只成為你美好的青葱歲月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