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有一種說法,「熟地無風景」。意思是最熟悉的地方,縱有各種美景,亦會習以為常,視而不見。正如香港街道上的招牌,外國人看見無不讚嘆不已。可是近年政府對招牌的規管非常嚴格,屋宇署根據《建築物條例》不斷清拆,昔日令港人引以自豪的風景,已被破壞得七零八落。這引起了我們對傳統招牌及手寫字體的重視,並開始搶救式的記錄及研究,於是香港人眼中的「爛鬼招牌」,漸漸變成本地藝術的一部分,登上大雅之堂。
作為一個對藝術「識條鐵」的招牌佬,我有幸參觀了由法籍攝影師Romain Jacquet Lagrèze企劃的《城市詩意》展覽。展場不大,一邊展出以城市植物為主題的《石林獨秀》系列照片,拍攝香港石屎森林內的點點翠綠。不過令我最有興趣的,還是以招牌為主題的照片,他拍下不同的香港招牌字,再拼湊成有意思的句語。這種表現手法我以前也見過,但細看之下,不得不佩服攝影師的細密心思。
除了攝影師Romain的個人觀察,他的香港籍太太也給予了相當大的幫助,替他解釋街道上的文字內容,並協助他選取題材。這種中外合璧的視角,豐富了作品的內涵。
破爛招牌蘊藏工藝秘密
我曾做一些小規模的香港招牌調查和研究,其中一項心得是:欣賞招牌,要找手工精美、保存完好的;研究招牌,要找手工稍次或者破爛的。招牌之美,往往取決於工匠高超的製作技巧,唯有透過招牌的瑕疵及破損,方能窺探隱藏其中的秘密。
在這個展覽中,攝影師除了走遍大街小巷,察看各種物料製作的招牌外,還能夠欣賞各種狀況的新舊招牌,將破爛的招牌變成藝術養分,轉化成作品的材料。他說:「我認為日漸的磨損,反而將它們轉化為更深層次的事物。」
作品上展示的舊招牌,可能就是日常街坊或商戶欲除之而後快的破爛招牌:字身半邊鬆脫,歪斜地卡住了一個衣架;字面油漆老化龜裂;脫色變形,剝離牆身的膠貼字;甚至是完全脫落,僅剩下留在牆上的歲月痕迹等。原來將其集合起來,就是一幅值得欣賞的圖畫,只是我們平日沒有留意吧。
霓虹燈「龍」結構各異
除了舊招牌,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定是霓虹招牌。它是最能代表香港的事物之一,可惜同樣正經歷瘋狂的清拆,亟需珍視及保育。攝 影師將九張霓虹燈「龍」字相片合併成「九宮格」,當中包含紅黃白綠四種顏色,也有不同大小結構的霓虹招牌。
其中左豎行中間的是「單鈎字」,即以單線描畫字形,屬於較小的招牌字;頂行三字、右豎行中間及左下角同屬於「雙鈎字」,以霓虹管勾劃字的輪廊,屬中等大小招牌;正中央的龍字則屬「雙鈎加中線」;右下是「雙鈎加 平行線」,兩者均屬較大的字。這些細節,招牌業內人士當然可輕易看到,這也突顯了攝影師細緻的觀察力。
展覽中的作品相當值得欣賞。如果要給意見的話,或者可以再展出多一點的作品吧。此外,場內的中文解說有相當多的缺字漏字, 或許是印刷輸出時的失誤,要改善的話應該不難。
作者簡介
李健明,招牌店第二代,從事小型招牌及平面廣告製作多年。2016年起,着手修復父親故友兼街頭書法家李漢先生的手稿,並製成電腦字型,名為「李漢港楷」。
《城市詩意》展覽
日期:即日至7月14日
時間:上午11時至下午6時(星期三至日)
地址:上環磅巷28號地下Blue Lotus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