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有限,能愛的事情也不是無止境的,所以一早沒有選擇把感情給予葡萄酒,首先是因為味蕾不敏銳,分不出那繆之千里的微妙變化,其次是記憶力有quota,即使有智能手機和互聯網的幫忙,那些酒莊和年份的東西,胸懷裏還是得有點梗概才像樣吧?偏偏我的性格是「玩得不好不如不玩」,所以一早放棄成為「神之水滴」入面的角色,只做普通酒客,省下時間給其他排名更高的「黑卡」「白金卡」興趣,比如,當然,是時裝啦!
你別以為愛fashion腦細胞就舒服很多,上面提到紅白酒所講究的地方,轉個名字一樣適用於時裝收藏家,就講「年份」,已有好多考慮!
X代同堂
收藏古著時裝,或者由「當季」儲到變成「古著」的時裝,年份除了記錄了歲月,增加了「愈古愈罕」那種最基本的「價值」之外,即使同一款型號的產品,經歷了不同年代版本的變化自然不一樣,如果我說同一樣Nike Air Jodran 1雖然一直是經典的紅黑白組合,但最原裝的八十年代版和後來的多次復刻,因為科技和其他外在因素的不同,出來的成品在細節上還是有很多出入的,這樣會比較易明白嗎?有人喜歡先進的東西但有人會懷念土法,便是收集者的趣味了。
還不理解的話,你想想同為Levi’s 501,1853年那條初版和2017年的也不可能是100% 的clones吧?
「設計師的好年份」和「好設計師的年份」
先說「好設計師的身份」吧,一個fashion house在一百幾十年的歷史中,換過的designer該不少吧,比如說YSL,聖羅蘭祖師爺和Tom Ford和Stefano Pilati和Heidi Slimane和其他設師時期的作品,在不同用家心中的意義和價值不可能一樣吧,所以買衣服,年份還是要講的。又比如Alexander McQueen 在Givenchy當首席設計師的日子短,當時也不算聲名大噪,所以任何能在二手市場找到的都是珍品。
另外一個天才的才其實也有狀態之分吧,總有「師父到」所以美絕天下的一季和「行衰運」所以稱不上留芳百世的一季吧,舉個例,1991年春夏的系列,是Yohji Yamamoto自己都常常找出單品推出replica的一季,還有Nicolas Ghesquiere for Balenciaga 2007-2009那幾季是好多時裝是好多時裝精推舉的當代經典,但有些當時因為有點太超前,銷情並非很好,所以識儲梗係儲呢啲。
「社會性」的講年份
近年我發現還有一種「講年份」,今次則與「濫紅」有關,即是本來有趣的品牌和作品,突然被一班「你不想和他們share衣服/品味/vision/喜好/形象的人」深深愛上兼形影不離,你便唯有割愛,甚至可以說跳船逃生,舉個最明顯的例子,Vetements!它的分水嶺是2015年秋冬系列吧,拿得出這個季度或之前的,方為真正「慧眼」,只穿之後的呢?哈哈,這種人有個統一的稱呼,你猜猜是什麼?(提示:三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