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城影展(Festival de Cannes),歐洲三大影展之一,獲法國政府輔助舉辦,與威尼斯及柏林影展爭輝。每年五月於法國南部康城,來自全球各地的電影參與競賽或觀摩交流,連續兩星期,星光匯聚蔚藍海岸,為影壇一大盛事。
第一屆康城影展正式於一九四六年舉辦,但意念在三十年代末已開始萌芽,當時威尼斯電影節,在德國納粹干預下,把墨索里尼獎頒給柏林奧運紀錄片《奧林匹克》,引起極大爭議。法國政府於是接受文化界建議,在南部康城舉辦電影節以作抗衡。 一九三九年六月,路易.盧米埃(Louis Lumière)擔任第一屆「國際電影節」主席,影展原計劃九月舉行,但九月一日德國入侵波蘭,影展宣布取消。
1946
1946年9月20日,法國外交部、教育部及電影聯合會合力支持,由法國藝術行動協會在康城一家舊賭場舉辦影展,這是正式第一 屆,後由法國工業部和商業部共同籌辦。
1948年因財政困難停辦
1949年,影展在新的影展大樓Palais Croisette舉辦,亦稱為「紅地毯大樓」。
1950年,因資金不足停辦
1952年起改在五月舉行
1955
1955年,由名人組成陪審團,首次頒發金棕櫚獎(La Palme d’Or),得獎影片為美國導演Delbert Mann的《君子好逑》(Marty)。此前,康城影展最高榮譽為評審團大獎。
1959年,法國文化部長馬爾羅(André Malraux)認為,電影除了是藝術,也是工業和市場,在影展同時舉行市場展(Marché du film),推動影片市場買賣及業界交流連結。
1968
1968年,「五月風暴」席捲影展,5月19日,路易馬盧、杜魯福、高達、波蘭斯基、李勞治等導演,衝進影展大廳,阻止影片放映,堅持「跟罷工的學生、勞工站在一起」。
1983年,由Druet and Bennett設計的節慶宮(Palais des Festivals et des Congrès)建成。
1993
1993年,陳凱歌執導、張國榮主演的《霸王別姬》奪金棕櫚獎。
1997年,王家衛憑《春光乍洩》獲最佳導演殊榮,為首位在康城獲獎的香港導演。
1998年,Chopard聯合總裁兼藝術總監卡羅琳.舍費爾(Caroline Scheufele)重新設計金棕櫚獎,也開始與康城影展的官方合作夥伴關係。
2000
2000年,梁朝偉憑《花樣年華》「周慕雲」一角獲康城影帝,為香港爭光。
2007
2007年,康城影展慶祝六十周年,找來全球三十多位導演各拍了三分鐘的短片,合成一部電影《給康城的情書》(Chacun son cinéma),訴說他們對「電影院」的愛。
2019年11月,康城影展首次於亞洲登場,並於香港K11 MUSEA商場舉行。
2020-2022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實體影展停辦,改以網上形式,及10月舉行 “Cannes Special 2020” 活動延續影展精神。
2022年,影展宣布Iris Knobloch獲委任為新主席,為首位女性擔任此職。而為紀念第七十五屆康城影展及官方合作二十五年,Chopard重新設計金棕櫚獎座,兩條葉片鑲嵌一百顆 鑽石,搭配玫瑰石英底座,以表達對電影的熱愛與支持,今年得獎作品是瑞典導演Ruben Östlund執導的《Triangle of Sadness》。